近日,《商業周刊》發表文章稱,Youtube遭遇挑戰 未來之路多坎坷。Youtube也是我做比特經濟研究的主要物件之一,看了這篇文章給我的感覺是又有新成員加入了比特經濟的陣營。如果說新聞集團(News Corp)和NBC環球(NBC Universal)看好網路視頻,還不如說uL們開始放棄傳統的原子經濟轉向比特經濟。
而Youtube類似的視頻網站更好的詮釋了比特經濟的兩大特性:Free、Personality。筆者曾經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了這兩個特性,而且堅定地認為這兩個特性是未來互聯網經濟發展的主題,只有把握住這兩個特性的公司才能夠在競爭中獲勝。電影公司和電視公司都開始向比特經濟轉變,他們有機會獲得再次的爆發。
免費經濟正向我們走來
比特經濟是針對原子經濟來說的。比特經濟給我們帶來了免費和個性的生活,這是其成本較低決定的。
在《QQ珊瑚蟲版侵權案引發的思考》一文中,筆者曾把比特經濟和原子經濟進行了對比分析,而且著重的分析了成本差別。一般商品都會存在製造成本(原材料成本、費用)、存儲成本(倉庫)、運輸成本(物流)。再看比特經濟,是一種近乎于沒有成本的經濟。比特經濟的產品是一些沒有具體形態的物品,比如互聯網遊戲、電腦軟件等等,這些都是由代碼組成的。這些產品他們的製造成本是編程者的頭腦,沒有原材料成本,只有人工成本,也就是工人的勞動時間;而軟件和遊戲等比特經濟的產品沒有存儲成本,現在的硬盤空間v釣為髐j可以存儲;而運輸成本也少得可憐,款帶是最快速的高速公路。
從對比中,我們看到比特經濟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沒有成本的產品更利于普及和推廣。而且,這些產品給廣大消費者帶來了免費經濟。互聯網遊戲你可以免費玩(盛大遊戲),免費的理念讓盛大業績飛速增長;搜索你可以免費用,這讓Google成為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市值1500多億美元;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免費理念,讓百度成為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QQ免費申請,征服了5億多網民;Youtube免費上傳電影,成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視頻網站;……
免費經濟正向我們迎面走來,而且不斷深入人心。
比特經濟對消費者來說是免費的,然而作為商業企業,他們的目的都是盈利,不過他們的盈利不是直接從消費者身上獲得,而是『借花獻佛』,靠產品的流量獲得廣告主的青睞。隨著免費經濟的深入人心(盜版屢禁不止,我認為是廣大消費者渴望免費的最好表現),這種盈利模式,無疑是一種最科學的盈利方式。
網路視頻拯救了唱片公司
再回到《商業周刊》的評論文章,新聞集團(News Corp)和NBC環球(NBC Universal)兩家公司將建立視頻站點,讓消費者免費收看自己的節目,甚至不排除上傳整部電影和電視劇。前些日子,他們還為自己的節目被網友上傳到youtube而倍感頭痛,並與要求google支付版權費,現在他們主動將自己的節目上傳給網友欣賞,這是否是無奈的選擇呢?我認為他們正在逃離原子經濟,而走向比特經濟這個巨大的免費空間,他們是聰明的。2010年網上視頻廣告營收將從今年的7.75億美元上升至近30億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誰舍得放棄呢?
版權問題已經讓唱片公司、電影公司異常頭痛,而互聯網加劇了他們的頭痛。P2P技術和消費者的FREE理念正在將版權化為烏有,甚至微軟這樣的軟件巨頭的無能為力。而電影公司正在依靠視頻網站突圍,與YOUTUBE、雅虎視頻、myspace、AOL、MSN等合作,將他們的內容上傳至視頻網站,然後分享視頻內插播廣告帶來的盈利。至於新聞集團(News Corp)和NBC環球(NBC Universal)兩家公司將建立視頻站點對YOUTUBE帶來衝擊,我想施密特肯定會與電影公司、唱片公司建立聯盟關係,而且在國際四大唱片巨頭中,YouTube已經攻下其中三家,即華納、環球和索尼BMG。因為Google從來都不是『吃獨食』的公司,代理廣告模式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看到這一商機的並非僅有google,微軟與Blinkx公司也達成交易,微軟將在MSN和Live.com網站上使用Blinkx視頻搜索技術。雅虎、myspace、AOL等也都開始邁向網路視頻,未來google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將會非常多,《商業周刊》的擔憂有一定的道理。
未來的互聯網世界是免費的
Google與百度正在打造他們的免費帝國,筆者認為這是在構建未來,是互聯網公司必須作的。百度從搜索到門戶,從下吧到知道,從mp3到網站導航,……等等都是免費的。同樣,Google從迅雷下載到搜索引擎,從地圖到音樂搜索,從youtube到導航……,也都是免費的。Free真的很誘人,如果說大街上有人免費發放烤雞,傻子也會知道去領取。
在比特經濟的影響下,人們更加對免費情v鹵W鐘,而生產比特商品的企業(互聯網公司、軟件公司)必須要免費到底。現在,騰訊還正在依靠廣大網友的QQ幣積累財富,2006年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為人民幣18.253億元,這種模式y皕Q總有一天會被網友拋棄,因為他還是在『賣』自己的產品,而不是在『送』產品;網易遊戲收入不錯,可是還是需要花錢才能去玩,所以還是在『賣遊戲』,不是『送遊戲』 ……
互聯網公司需要找到免費送給消費者產品還能夠賺錢的新盈利模式,誰先找到了,誰將迅速強壯起來,誰將獲得網友們的認可,誰的股票將飛漲,誰的市值將飛增,誰的市盈率將衝頂……
FREE將是比特經濟的代名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