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IBM 董事長Thomas J. Watson 一直被謠傳曾說過「世界只需要5 台電腦」這樣的經典名言。
但昇陽執行長Greg Papadopoulos認為,這概念最終會成真。他在自己的blog中寫道:世界只需要5 台電腦。
但他隨後卻列出了7 台電腦 —— Google、eBay、Amazon.com、微軟、雅虎、Salesforce.com,以及他所謂的「中國超大電腦」(Great Computer of China),我們對此不必斤斤計較。他的意思是,世界上將出現5 家左右超級規模、全球性寬頻運算服務巨頭。
昇陽希望向全球超大規模客戶提供技術,因此其CTO藉由資料中心這種有色眼鏡來看世界並不令人感到奇怪。在最近接受CNET 採訪時,Papadopoulos詳細闡述了他的想法。
問:你認為在未來總有一天世界上將只需要5 、6 台電腦,這能夠滿足全世界的需求嗎?
答:我認為業界將發生大規模的併購活動。規模重要,效率也很重要。一旦規模達到臨界點,廠商就會將效率較低的廠商「吸納」進自己的系統。這將是一個規模超大的分散式系統。
問:你對電腦的定義是什麼?大多數人認為電腦就是PC或伺服器,但我認為很少會認為電腦是eBay運營的資料中心 —— 8000台或更多的伺服器。
答:我所指的電腦是 —— Google本身就算一台電腦。它結合數以十萬計的處理器、數以百萬計的硬碟,但它是一台電腦。重要的差別是,這些都有一個共同的控制點來決定該執行哪些軟體,然後全體系統一起來提供某些服務。
問:根據這一定義,你認為世界上只需要4 、5 或6 台電腦?
答:就像只有5 、6 家跨國能源公司一樣,我認為世界只需要5 、6 台電腦。世界上有數百家能源公司,但能夠達到高效運營所需要的規模的只有5 、6 家。如果一家公司的規模是其他公司的10倍,它就能夠在研發和技術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提高業務運營的效率。這不可避免地會促成更大的系統,因此,世界上 有5 、6 ,或12台系統並不是問題,業界併購會促成規模更大的系統。
問:其他人怎麼辦?昇陽執行長Jonathan Schwartz曾以邊遠地區的牙科診所為例進行說明 —— 他們將成為這些巨型系統之一的客戶。因此最後倖存下來的,都將成了為廣大客戶代管軟體的廠商?
答:非常準確,這就是所謂的「軟體服務化」。客戶無需購買軟體,而只需要購買軟體所執行後的結果,這一趨勢將從中小企業開始,在我看來,eBay就是小企 業被服務「吸納」的一個範例,點擊eBay上商店的用戶實際上就是在消費服務。它們會使eBay的規模越來越大,但無需自己購買伺服器,然後安裝在自己的 辦公桌上。
問:在這些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上執行的客戶具有多樣性,它們就必須滿足這些客戶的需求。今天,當想到eBay時,我就會想到拍賣和直銷;當想到 Amazon,我就會想到電子商務。全世界的企業使用電腦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這意味著Amazon能夠成為滿足不同需求的通用運算基礎設施嗎?那將是與 目前不同的另一種形態的eBay或Amazon。
答:我認為Amazon意識到了這一趨勢。它們的Elastic Computing Cloud 至少是在這一領域的一次試驗。如果是一家小型企業或新創廠商,你將使用服務供應商提供的服務,例如電子郵件、客戶關係管理、網路商店,未來將有廠商提供所有這些服務。
問:因此你預測 Amazon 等巨頭會成為通用的基礎設施,然後會有許多中間廠商來作包裝,使之滿足實際的客戶需求?
答:是的,最初時會是這樣。但我不能確定最終這些中間廠商是會存活下來,還是會被吸納。
問:這種大規模的併購會在何時出現?
答:現在就已經在發生了。也許需要問的另一個問題是:它何時會成為運算產業的主流?全球每年的資訊和通信支出為2.5-3 萬億美元,大多數並非用在運算領域,而是用於人力、軟體、服務上。在這些超大規模的電腦中,相當大一部分的投資用在設備上,因為它們的執行效率要高得多。 就運算領域的投資而言,我認為在2010年結束前將出現轉折。
問:許多人認為昇陽很會畫大餅,但執行力不佳。最近幾年你們自己生存都有些困難了,要如何提供這些基礎設施?
答:我們堅信,在研發上投資就會獲得創新的回報,這一想法對我們的投資具有指導作用。在實現願景方面,我們有著很好的記錄,也因此有著豐厚的獲利,並壟斷部分運算市場。
如果你身處昇陽,就會發現我們的研發投資都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問:你在文中也談到Google會推出自己的作業系統、自己執行網路 —— 而且採用了許多客制化技術。
答:是的。我認為它這樣做的原因是傳統IT廠商在效率方面還有很大差距。
問:若世界只剩下下五、六家大廠,客戶形同必須跟壟斷者買東西,而壟斷者最明顯的特質就是可自由調高價格,這未來會是一個問題嗎?
答: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重蹈以前的覆轍,讓外人在自家的IT基礎設施中建立了控制點,我們只能期待大家別再犯同樣的錯誤。現在大家這麼看重開放原始碼與社群就是希望讓轉換成本降低,不要讓自己因為擔心轉換成本太高而被廠商挾持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