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據說﹐在伊斯蘭國家﹐黑眼睛﹑黑頭發﹑身著端莊戶外裝的“芙拉娃娃”已經完全擊敗了金發碧眼﹑衣著暴露的美國對手──“芭比娃娃”。那麼﹐熱銷 德國市場的女孩子的玩偶又該是什麼樣的呢﹖乖巧﹑漂亮﹐系著圍裙﹐一手拿鍋鏟﹐一手抱孩子。這便是按照《夏娃原則》量身定做的女性偶像。(chinesenewsnet.com)
《夏娃原則》──這本在6個月之內售出10萬冊﹑風靡德國的暢銷書為作者帶來了5000多封讀者來信。95%的多數持肯定態度。精選其中的140封﹐便匯成了《夏娃原則》的後續﹑《親愛的夏娃‧赫爾曼──給夏娃原則作者的信》。這本新書剛剛于今年3月上市。(chinesenewsnet.com)
那麼﹐夏娃是何許人也﹖夏娃原則又是什麼原則﹖故事要從一年前說起。(chinesenewsnet.com)
家庭最重要質疑婦女解放(chinesenewsnet.com)
夏娃‧赫爾曼Bildunterschrift: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夏娃‧赫爾曼2006年5月﹐德國《西塞羅》雜志發表了電視一臺女主播夏娃‧赫爾曼(Eva Herman)的一篇署名文章﹐標題是﹕《婦女解放──一場誤會﹖》﹐激怒了著名的女權主義者愛麗絲‧施瓦澤爾(Alice Schwarzer)﹐被斥為是納粹時代的“母親十字勛章”﹑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不過﹐這段小小的前戲還只是拋磚引玉的新片預告。(chinesenewsnet.com)
同年9月﹐夏娃‧赫爾曼的新書被擺上了書架﹕《夏娃原則》──所有女性的理想模板。在這本書裡﹐赫爾曼呼吁德國女性回歸“溫暖的巢穴”﹐回到“無情世界裡的安全地帶”。因為﹐她說﹐唯有如此﹐才符合“自然法則”。(chinesenewsnet.com)
按照“自然法則”﹐女人應該謙遜恭順﹐放棄與男人在職場上的爭斗﹐懷疑事業的價值﹐多多生兒育女﹐一心相夫教子。(chinesenewsnet.com)
按照“自然法則”﹐男人不必強迫自己煮面條或者換尿片﹐一展雄性英姿﹐為妻女張開寬闊而堅實的臂膀。(chinesenewsnet.com)
如果女人順應自然本性﹐不再去中“女權主義”的毒﹐這個社會的男女老少便會重新安居樂業﹐健康向上。(chinesenewsnet.com)
此言一出﹐舉國嘩然。《圖片報》譏諷﹔《繽紛》惶恐﹔《星期日圖片報》附和﹐稱這是女人不願正視一個秘密的真理﹔《時代周報》則呼喚“新女權主義”。一時之間﹐撰寫《夏娃原則》的作者成為德國媒體的焦點人物。(chinesenewsnet.com)
夏娃其人(chinesenewsnet.com)
每日新聞女主播Bildunterschrift: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每日新聞女主播而在此之前﹐夏娃‧赫爾曼﹑“每日新聞”的女主播是靠她的微笑出名。但“她所說的都是別人所寫的。”──直到她旗幟鮮明地發表自己的觀點。 人們開始對這個女人刮目相看。她是誰﹖她知道她在寫什麼嗎﹖(chinesenewsnet.com)
夏娃‧赫爾曼﹐生于1958年﹐長于德國埃姆登市﹐是一對旅館老板夫婦的女兒﹐早年喪父。(chinesenewsnet.com)
少女時期的夢想是當記者﹐後來﹐奉母之令學習酒店經營管理。即便是在酒店行業﹐爭強好勝的赫爾曼也一直力爭做到主管級別。(chinesenewsnet.com)
歷經一番輾轉﹐自我意識蘇醒。去巴伐利亞電臺實習﹐接受記者及職業播音員培訓。成為廣播和電視節目的主持人。1989年入主德國電視一臺的“每日新聞”節 目。自1997年起聯手蒂杰恩主持雙人脫口秀“Herman & Tietjen”﹐並共同發行過唱片。從2000年開始主持電視猜謎節目“誰是目擊者﹖”為德國奧圖服裝郵購公司(OTTO)設計過時裝。寫過小說。結過 四次婚。同第三任丈夫育有一個八歲大的兒子。(chinesenewsnet.com)
事實上﹐早在《夏娃原則》之前﹐赫爾曼聳人聽聞的女性觀點已在她的小說裡有跡可尋。例如﹐她的一本名為《然後你來了》的小說是這樣結尾的﹕“一種偉大的﹑ 回歸女性的幸福的暖流溫暖了我的全身﹐我握著他的手﹐輕聲地說‘謝謝’。”隨後﹐女主人公來到了一個新的宇宙﹐變成了一束耀眼而熾熱的光。(chinesenewsnet.com)
回歸女性﹐這並不是什麼新鮮話題。赫爾曼也不是第一個打破禁忌之人。《法蘭克福匯報》文學版主編弗蘭克‧施爾瑪赫(Frank Schirrmacher)﹑默克爾政府顧問保羅‧基爾希霍夫(Paul Kirchhof)都曾抱怨過世界的冷漠﹑全球化﹑恐怖活動此起彼伏﹐德國社會世風日下﹑家庭解體﹑生育率降低。現在﹐夏娃‧赫爾曼攜新書閃亮登場。(chinesenewsnet.com)
放下武器(chinesenewsnet.com)
夏娃和夏娃原則Bildunterschrift: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夏娃和夏娃原則幾乎就在《夏娃原則》上市的同時﹐赫爾曼放棄了她的新聞主播工作。因為她又有了新的使命。她穿梭于各檔脫口秀節目之中﹐宣傳她的新書﹐接受 記者採訪﹐講述她所經歷過的三次失敗的婚姻。第一任丈夫是汽車銷售商(“那時我太年輕”)﹔第二個是記者(“他喪失了熱情”)﹔然後又是一個記者(“他拋 棄了我們母子”)。三度情感觸礁之後﹐赫爾曼陷入了低谷﹐並發誓“我再也不會結婚。因為我不必再去拴住一個男人。”不久﹐她又遇到了第四號(“我戀愛 了”)﹐隨後又移情于一位百萬富翁(“他很迷人﹐知道他要什麼”)﹐然後重返第四號的懷抱﹐並且嫁給了他──一位漢堡的酒店老板。(chinesenewsnet.com)
她將自己比作一匹“馬戲團裡的馬”﹐需要馬術﹑需要回聲﹑需要眼球。而在同行眼中﹐她是一個喜歡摩托和快車的女人﹐私人場合著裝大膽。容易激動﹐經常變換風格﹐但工作起來一絲不苟﹐曾被觀眾評為“最受人喜愛的女播音員”。(chinesenewsnet.com)
人們從未想到﹐這樣的一位朝氣蓬勃的職業美女有朝一日會成為苦口婆心的女傳教士。但自從1997年有了孩子之後﹐她內心開始萌發一種“重新來過”的念頭。(chinesenewsnet.com)
也許她累了﹐倦了﹐一次又一次的婚姻破裂令她身心俱疲。也許這種分身無術﹑自顧不暇的個人感受能夠匯總為一種普適原理。她說﹐她認識“無數多”的職業女性﹐在事業和家庭的夾縫中間磨損著自己。但她沒有去呼吁社會減輕婦女肩上的重擔﹐相反﹐她呼吁女人自己要“放下武器”。(chinesenewsnet.com)
終點也是起點(chinesenewsnet.com)
女權主義者愛麗絲‧施瓦澤爾Bildunterschrift: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女權主義者愛麗絲‧施瓦澤爾《夏娃原則》引來了5000多封讀者來函。赫爾曼說﹐她收到過的一封“最感人”的信件是來自于巴伐利亞的一名家庭婦女。這位讀 者曾經因為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而懊惱不已。後來有了孩子﹐在家作全職母親。她稱贊赫爾曼是“一位勇于在自我實現後掙脫職業韁繩的奇女子。”她令她發現 ﹐“生活可以變得如此簡單而朴實。”(chinesenewsnet.com)
但記者提出的最大的疑問是﹐赫爾曼女士﹐如果“簡單生活”真的是您的最大心願﹐您為什麼不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裡呢﹖(chinesenewsnet.com)
“很多事情我認識得太晚。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間修正自己的生活軌跡。”對于記者的發難﹐赫爾曼早已習慣。她說﹐60%的記者都沒有孩子﹐他們不可能理解一位 母親的感受。但每當她走出槍林彈雨的脫口秀演播室﹐滿腹委屈的時候﹐總能在自家電腦裡發現200多封熱情洋溢的讀者郵件。“我知道﹐我必須堅持下去。”(chinesenewsnet.com)
她必須堅持下去﹐如同馬戲團裡的馬﹐即使走岔了道﹐也要不停地奔跑。簽名售書﹑頻頻出鏡﹐忍受非議。她需要這些。節目沒有結束。也許﹐事業開始于宣布事業中止之時。(chinesenewsnet.c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