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0日星期二

社會應多創「宣泄」渠道解「網癮」

【大公網訊】「不好意思,我要下了,12點宿舍要關門了」,羅軍(化名)急匆匆地和遊戲中的「戰友」們依依惜別,他是一名資深的網路遊戲迷,但是,他也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優等生」。
根據網路成癮的相關調查,患上此種症狀的人群類型各異,「差生」並非唯一「主力」。
從「網民」的構成看,網路成癮有教育制度的原因,還有其他各種類型不一的因素。有關研究發現,網路成癮與人格特質也有關。中度至重度的抑鬱程度與網路成癮存在相關,一些與抑鬱相關的人格特質,如低自尊、缺乏動機、尋求外界認可、害怕被拒絕等可能是促成網路成癮發生的原因。
家庭教育錯位是誘發因素
在眾多網民中,最受關注的是大中學生,由於缺乏自控力,他們更容易在網路世界迷失。廣州電大學生尤海波說,預防學生網路上癮,家庭教育是個很重要因素。就他的了解,現在廣州不少家庭父母在家不是打麻將就是聊很多無聊的家常,有的父母一發現孩子去網吧不是打就是罵,他們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給孩子關懷夠不夠?
網癮本質是一種強迫症
廣州市南方醫院心理科的洪軍主任表示,現在國內對網癮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不過總體來講網癮是一種強迫性症狀的表現,成癮高發期一般在15~20歲,17歲達到頂峰。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主任高文斌提出,研究網癮首先要回答「網路給了青少年什麼」。可供選擇的途徑不夠,青少年就會尋找其他的替代品。目前,網路成了最大的代替品。
據了解,目前網路可以說是學生排解壓力、宣泄鬱悶的最普遍渠道。
「這次網吧猝死事件敲響了警鐘。」廣州電大研究社會學的胡秦葆教授表示,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反省,給我們大中學生的課餘生活應創造更多放鬆身心的平台。
來源:廣州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