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6日星期五

從智慧手機看iPhone面臨的多重問題

蘋果iPhone的美觀,無庸置疑。但有時候,美只是表象。

蘋果日前在Macworld展發表iPhone,激起熱烈迴響,但尚未提供詳細的細節。iPhone的技術內涵為何,外人仍不得而知。此外,手機市場競爭 激烈,主要廠商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企業,市場根基遠比iPod擊敗的其他MP3播放機業者穩固,所以蘋果進軍手機市場成功與否,不無疑問。

一如往常,蘋果對這些細部問題並未多作說明,而iPhone的詳細資訊要到今年6月才可望出爐。然而,這些細節卻攸關將來iPhone的歷史定位--究竟 iPhone會成為行動電話與媒體播放機的完美綜合體;還是只是一款跳不出蘋果專屬框架的裝置,市場無法拓展,而且實際功用不如蘋果宣稱的那麼棒?

以下是蘋果iPhone將來上市時可能面臨的問題:

OS X: 在Macworld專題演說中,蘋果執行長Steve Jobs表示,iPhone執行的是「OS X」,但未說明這個iPhone版作業系統的功能有多精簡。

大致而言,蘋果的軟體開發環境極佳,但蘋果能給iPhone程式設計師多大的彈性空間,仍不明朗。程式設計師必須花多大的功夫,才能把遊戲、試算表或文書 處理等軟體修改得適合在iPhone版OS X上執行? iPhone的環境會像iPod一樣封閉嗎?現有的、支援OS X的JavaScript架構widgets能不修改即可使用嗎(有些程式開發人員覺得有此可能)?在蘋果官方開發人員網站上搜尋「iPhone」,並未 提供任何相關資訊可供解惑。

應用程式: iPhone推出時,會有哪些類型的應用程式可用?即使目前的麥金塔電腦(Mac)應用程式可搬上iPhone,這些程式需不需要重新設計、以配合 iPhone的螢幕大小與儲存空間要求?除了結盟夥伴Google與Yahoo提供的程式之外,蘋果iPhone還會不會支援其他常見的第三方行動軟體, 例如Skype網路電話(VoIP)程式。由於iPhone內建Wi-Fi功能,若能使用Skype,可能大受歡迎。

看來蘋果iPhone鎖定的市場並非企業客戶,但目前為止,企業主管與業務員一直是智慧型手機最大的使用群,至少在美國如此。蘋果會不會支援push式電 子郵件軟體,例如RIM (Research In Motion)的軟體或摩托羅拉的Good Technology?Yahoo網頁郵件系統的使用者未來可直接用iPhone接收電郵訊息,但那項功能對經常出差旅行的執行長而言或許不足,除非他名 叫Steve Jobs。

電池續航力:蘋果表示,iPhone的電池續航力若用來講電話、播放影片或上網瀏覽,可「長達五小時」;用來播放音樂則「長達16小時」。 但蘋果並未回答一個重要的問題:待機時間(standby time)多長? 而且,用的是像iPod那種密閉的電池,還是像大多數手機那樣可輕易更換的電池?

再者,五小時連續通話的續航力,跟平凡無奇的Sony Ericsson W810i相比,似乎小巫見大巫。W810i是另一款採用Cingular EDGE(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行動電話網路的手機,號稱連續通話時間「長達九小時」、「音樂播放時間長達30小時」。但在iPhone上呈現美麗的圖形,和使用功 能完整的作業系統,是不是比用精簡版作業系統需要更強大的電力? 蘋果iPhone裡用的是哪些應用程式處理器?

網路功能:蘋果表示,iPhone將使用Cingular的EDGE網路技術。Cingular說,該公司的無線網路傳輸速率「通常達到 75Kbps (每秒千位元)到135Kbps」。這種速度跟撥接連線(稍稍快一些,但遠不如寬頻速度)差不多同級。怪的是,Cingular在數十個都會區提供一種稱 為BroadbandConnect (亦稱HSDPA)的第三代(3G)無線電信服務,傳輸速率更快,可達到400Kbps到700Kbps,每秒的bursts超過1Mb。一年前 ThinkPad筆記型電腦就宣布採用這項3G技術,Palm Treo 750最近也宣布跟進。為什麼蘋果的iPhone不用呢?

內建Wi-Fi無線連線,將協助使用者加速存取家裡或公司裡的資料。但行動寬頻最重要的用途是快速存取熱點(hot spot)之外的資料。EDGE技術支援不能飛越美國的範圍。但在美國之外的地區,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已習慣使用速度幾乎逼近美國DSL與有線寬頻的無線 網路。

雙手操作不算智慧

觸控螢幕: iPhone採用觸控螢幕捲頁,是創新的導覽方式--以食指朝螢幕上方推,即可往上捲頁;往下即下拉。手機上只有一個主要按鈕,不僅與蘋果崇尚極簡風格的設計理念吻合,也讓該公司把相同的基本硬體設計套用在各式各樣可程式化的裝置上。

不過,如果必須用雙手才能操作的話,其實就稱不上是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蘋果 Multitouch輸入系統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需要用兩隻手來操作iPhone螢幕上的瀏覽功能,舉凡捲頁、通訊錄、回電、搜尋網頁,乃至於Jobs 演講時示範的所有其他功能。

智慧型手機設計師多年來一直把聚焦於單手可操作的裝置,因為先前人人都厭倦用觸控筆操作個人數位助理器(PDA)。現在,使用者會為了iPhone漂亮的圖形與上網體驗,而願意走雙手操作的回頭路嗎?

再者,你能忍受漂亮的iPhone上到處都是斑斑指紋嗎? 許多評論者已提出這個顧慮,但指出蘋果已花了一番工夫選擇抗汙漬、或至少容易擦拭乾淨的螢幕表面。話雖如此,在觸控螢幕上打字仍非易事,因為你沒辦法像用 黑莓機(BlackBerry)或Treo的鍵盤那般,用觸覺摸到按鍵的隆起。

價格:為蘋果辯護者會記得,2001年iPod剛推出時,價位高得引起一陣反彈聲浪。當然,久而久之價格逐漸降下來。但,且讓我們面對現實:iPhone很貴。

4GB機型499美元,8GB機型599美元,iPhone的價位可說是偏高、或接近智慧型手機的頂端。Jobs的解釋是,其他廠牌的智慧型手機並未內建 iPod Video,而且買一台iPod外加其他廠牌的智慧型手機合計也要花499美元。可是,消費者願不願意為了改用iPhone,而捨棄iPod Nano和目前用的手機呢? iPhone推出之初,儲存容量最高只有8GB,對大量使用影片者或擁有龐大音樂庫的iPod使用者而言,恐怕缺乏動機捨棄既有的30GB型或40GB型 iPod。

而且,別忘了,iPhone只透過Cingular提供,需要綁兩年的行動電信合約。Cingular是美國最大的無線電信服務業者,但想買 iPhone、但非Cingular客戶的消費者可能必須提前跟自己的電信公司解約,但這麼做必須付出可觀的罰金代價。以Sprint為例,合約未到期就 解約,要付出150美元的代價。

以上類似的諸多顧慮在五年前iPod推出時也浮上檯面,但現在證明iPod成功了。許多分析師相信,iPhone只是蘋果進軍行動電話市場的第一代裝置,未來的iPhone機型可望解決第一代iPhone遭遇的若干問題。

Jobs宣稱,若是到2008年底,iPhone能在每年銷售量近10億支的全球行動電話市場拿下1%的市占率,即可謂任務成功。蘋果和Cingular都相信,手機使用者已準備好採用新裝置,而且為了有使用iPhone,不惜捨棄往來的電信公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