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1日星期六

瑞星稱Vista出現首個重大安全漏洞

3月30日12:10消息,國內資訊安全廠商瑞星對外發佈預警,聲稱微軟Vista作業系統出現首個重大安全漏洞,並且已有駭客開始利用。

瑞星在今日中午12時對外發佈的預警中聲稱,此次被發現的Vista重大漏洞可致使用戶訪問帶毒網站時被病毒、木馬感染。據該公司監測,國內已有近十個網站被駭客攻陷。

Vista是微軟作業系統近年來最為重要的一次升級,以擁有革命性的安全性能著稱,此前曾有部分安全公司稱發現Vista安全漏洞,但並未出現大規模駭客利用的跡象。

據瑞星安全專家介紹,此次出現的漏洞影響Windows XP以上作業系統和IE6以上的瀏覽器,微軟最新的Vista和IE7均未能倖免,截至目前,微軟還沒有發佈此漏洞的補丁,而攻擊代碼則很可能已經公開,利用該漏洞傳播病毒的網站數量正逐步增多。

據了解,此次漏洞涉及的ANI文件是Windows滑鼠動態游標文件,由於Vista等系統在處理ANI文件的方式上存在漏洞,駭客可以構造特殊格式的ANI文件,當用戶瀏覽含有該文件的網頁,或點擊該文件就會自動下載運行駭客指定的病毒、木馬及後門程式等。

據瑞星介紹,目前利用該漏洞的病毒中,威金(Worm.Viking)變種及竊取網路遊戲的木馬病毒佔多數。

安全專家提醒,普通網民不要輕易登陸陌生網站,尤其是通過電子郵件、聊天軟體等發送來的陌生網址;其次,密切關注瑞星反病毒資訊網的相關消息,及時升級自己的殺毒軟體;最後,上網的時候打開殺毒軟體的實時監控功能,這樣就可以比較好的防範病毒感染。

針對網站的管理員,該專家提醒應該加強對伺服器日誌的管理,尤其要注意不明來源的ANI及JPG等格式圖片文件,一旦出現異常儘快處理。很多駭客可能通過侵入他人網站放置病毒,來間接對網民實行攻擊。

截至目前,微軟尚未對此做出回應。

蘋果新系統年內挑戰Vista 相容性仍是普及壁壘

據悉,備受蘋果電腦用戶關注的MacOSXLeopard系統將在年內推出,並以“易用的64位系統”的姿態挑戰微軟早前公佈的WindowsVista。

普通電腦也可安裝

蘋果系統向來以漂亮的外觀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注意,但是其高高在上的硬體價格讓不少國內用戶望而卻步。此次蘋果新系統之所以備受各方關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Leopard是蘋果基於X86構架開發的個人電腦作業系統。這意味著,即便組裝相容機的用戶,也能夠為自己的電腦安裝蘋果的Leopard系統。

記者在國內各大IT技術論壇發現,雖然新系統具體的發佈時間還沒有最終確定,但是已經有不少購買普通電腦的用戶開始討論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基於X86開發的蘋果系統。

發佈時間成業界謎團

早在去年8月召開的蘋果WWCD大會上,蘋果公司就向媒體展示了MacOSXLeopard的部分功能,然而作為技術轉型後的第二款基於X86構架開發的電腦作業系統,其公佈時間幾乎成為業界謎團。在蘋果公司的中文官方網站上,一個“Leopard先睹為快”的欄目稱其發佈時間為2007年春天。由於這個日期在早前看來和微軟公佈其具有跨時代意義的WindowsVista系統及為接近,因此蘋果用戶大多認同在Vista發佈不久,Leopard也將以挑戰者的姿態面世。

然而時隔近三個月,蘋果對Leopard的發佈時間仍然三緘其口。記者曾以消費者的身份致電蘋果中國,詢問新系統的上市時間,蘋果的服務人員猜測其在中國大陸的發佈時間將在“六月份左右”。而來自上海蘋果某大型分銷商的內部消息也稱,今年六月左右將有“新產品”登陸上海。

相容性仍是普及壁壘

長期以來,蘋果一直將自己標榜為新技術的開拓者。然而對於Leopard的普及,業界並不抱樂觀態度。一位在上海知名電腦賣場工作多年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即便是採用了X86技術,蘋果電腦的軟體相容性仍不能讓大多數用戶滿意”。

該工作人員稍後向記者演示了電腦在安裝了蘋果的tiger系統後,電腦運行QQ的情況。由於蘋果系統並不能直接運行市面上基於Windows開發的軟體,因此,對於國內用戶最常用的QQ軟體,蘋果用戶只能使用穩定性差、不支援語音和視頻聊天的替代產品。

諷刺的是,蘋果一向對自己的系統充滿信心,認為其操作體驗遠遠優於微軟的Windows系統。然而記者在某蘋果專賣店發現,銷售人員正在極力說服消費者:蘋果電腦在刪除蘋果的系統並安裝WindowsXP後,電腦在相容性上就不會存在任何問題。

雅虎郵箱將徹底實現無容量限制 不惠及中國

昨天,雅虎全球對外宣佈,將從五月開始針對個人用戶取消免費郵箱1G空間限制。這意味著,雅虎郵箱將徹底實現無容量限制,只是該項措施暫時不能在中國實施。

據了解,雅虎推出無容量限制郵箱後,全球約有2億個人用戶受益。

由於雅虎中國曾在2005年8月被阿裏巴巴集團收購,目前該項舉措還不能在中國統一實施。阿裏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吳炯表示,這主要出於資源分配方面的考慮。中國免費用戶使用雅虎郵箱已經達到3.5G容量,能滿足用戶大部分需求,因此雅虎中國郵箱不會與全球同步實現無限制。

谷歌瞄準即時翻譯 推"機器統計式翻譯"方法

在美國谷歌公司描畫的未來計劃中,人們將可以通過谷歌網站把文件即時翻譯成世界各種主要語言,而不再需要語言專家幫助。據路透社28日報道,革命性的“機器統計式翻譯”將賦予谷歌更準確、更迅速的翻 譯能力。

谷歌公司研發的是一種被稱為“機器統計式翻譯”的新方法。與通過專家為電腦錄入語法規則和詞彙庫的傳統方法不同,“機器統計式翻譯”把翻譯文本庫完整錄入電腦,電腦通過程式辨識出應該選取哪些部分。

谷歌公司翻譯項目負責人弗倫茨·奧克斯表示,雖然目前翻譯品質仍不算完美,但“機器統計式翻譯”比傳統機器翻譯已經進步許多。

“長期使用傳統機器翻譯法的人,看到用新方法將阿拉伯語翻譯成英語時都大吃一驚,說這是一種突破。”奧克斯說。

奧克斯通曉德語、英語,會一些義大利語。他將數以億計翻譯文本錄入電腦,其中包括不少聯合國和歐盟工作文件。“錄入系統的翻譯文本越多,機器翻譯的品質就越高。”他說。

奧克斯希望新翻譯軟體可以通過統計和分析的方法,在翻譯時避免一些外交上失禮言語。當遇到類似“外交忌語”時,程式會自動選擇禮貌詞彙進行替換翻譯。

目前,谷歌公司已將“機器統計式翻譯”方法應用到阿拉伯語、漢語、英語和俄語之間的翻譯工作上。公司還將計劃推出德語及其他語種的翻譯軟體。

2007年3月30日星期五

律師:搜索引擎傳播秘密資訊侵權可能構成犯罪

【eNet硅谷動力消息】不久前,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律師郭力在百度中輸入自己的單位和名字之後,竟然搜索到了自己一個多月前發出的一封私人電子郵件。近日,他以侵犯通信秘密權為由,將電子郵件的服務商和搜索引擎網站一起作為被告向法院提起了訴訟。郵件在網上被『曬』一個多月,到底誰之過?

  北京市律師協會資訊網路和電子商務委員會副主任、國浩律師集團(北京)事務所合伙人楊安進對此表示,利用搜索引擎網站傳播秘密資訊。這不僅是民事侵權,還可能構成犯罪。

  此事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問題:互聯網用戶的隱私權和秘密如何得到保護、郵件服務商應當盡到怎樣的義務、搜索引擎的技術措施是否合法?

  從法律角度來說, 這些秘密資訊的保護主要涉及三方。

  首先是資訊所有者,即用戶應當盡到保密的注意義務,不要主動或在不了解情況的情況下無意公開的秘密資訊,應盡量採取目前比較可靠的技術方式提交和傳送秘密資訊。就本案而言,用戶郭先生在保護個人秘密資訊方面似乎並無明顯過錯,如此則其自己不應承擔責任。

  其次,資訊保存者,主要指網路服務商,包括空間提供商、郵件服務提供商等,應採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手段(指就目前的技術發展水平而言,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是業內普遍認為安全的、不低于平均水平狀況的)以確保用戶秘密資訊不會洩露,無論是有償服務還是無償服務均應如此。就本案而言,萬網是否涉嫌故意洩露,或因採取的技術措施不恰當而洩露,尚難以定論。

  第三,資訊傳播者,如搜索引擎,至少應盡兩個義務:不主動抓取秘密資訊、不傳播秘密資訊。搜索引擎的傳播特性越來越明顯,尤其象百度這樣的領先者。如果真如萬網所言,則百度無疑涉嫌利用不正當的技術手段非法侵入他人電腦系統以獲取秘密資訊,並利用搜索引擎網站傳播這些秘密資訊。這不僅是民事侵權,還可能構成犯罪。搜索引擎對於所傳播的資訊應當有一定的義務:對於明顯非法獲取的資訊不傳播(如個人隱私資訊、標明為秘密的資訊),對於已經傳播的要立即刪除、阻止傳播。搜索引擎不能簡單地將自己定義為『別人有什麼我就搜索什麼』,而是應注意自己的傳播者特性,對搜索的內容要盡到相應的注意義務。

  北斗鼎銘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建興對此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認為,儘管國家在互聯網上的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但個人隱私權作為人格權的一部分,是受法律嚴格保護的。電子郵件內容被公開不僅侵害郵件發送者、接收者的權益,對資訊的相關利益者也會帶來損害。

  楊安進律師表示,隨著互聯網的應用普及、特別是商業應用的普及和深入,越來越多的隱私和秘密資訊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互聯網的保密性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許多國家專門制定了關于互聯網個人隱私保護方面的法律。無論技術和商業應用如何發展,用戶的隱私和秘密資訊必須得到妥善保護,否則不僅存在侵權問題,還會直接影響到互聯網的應用前景。

Google Notebook推出繁體中文版

Google今日宣佈推出Google Notebook繁體中文版。

Google Notebook是個人瀏覽器工具,使用者可隨時把文字、圖片及網頁連結存放在「線上筆記本」中。使用者不需要離開所瀏覽的視窗或網頁,便可以將選擇的資料輕易加入筆記本。

Google Notebook可透過拖曳將筆記本劃分不同章節,方便資料閱讀與整理筆記。

使用者還可以搜尋全球各地使用者公開的筆記本,將筆記本公開其他網友瀏覽並使用。並透過Google Notebook與其他人線上協同作業,邀請與親朋好友們合作編寫筆記本。

蘋果iPhone 確定6/11日上市

自從Steve Jobs在一月份公布iPhone後,大家都只知道正式上市時機大概在六月,確切時機則無可奉告。

不過現在Cingular則證實正式登場時間為6/11日。Cingular一位客戶服務經理週四這麼跟記者說。記者是打到800-947-5096,然後轉接給業務,但對方表示也只知道這麼多,其他細節則不清楚。

會選在這天也可推得出原因,因為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剛好在這天開幕(6/11- 6/15,舊金山),大會議題包括蘋果下一代代號Leopard的OS X作業系統,預計2007年第二季推出。

市場上對於iPhone上市時機一直有多種版本,先前有傳出會在6/15日,但後來被證實純屬謠言。

五月起 Yahoo信箱沒有容量上限

Yahoo本週二宣佈,計畫從5月份開始為其免費的Web電子郵件服務提供無限制的儲存空間。這使得Yahoo成為第一家提供無限儲存空間的免費電子郵件服務供應商,但它可能不是最後一個。

目前,Yahoo免費電子郵件服務提供1GB空間,付費用戶則提供2GB空間;Google的Gmail電子郵件服務提供的空間超過2.5GB;Windows Live Hotmail則提供2GB的免費空間。

Yahoo Mail副總裁John Kremer表示,「我們在觀察了大家使用電子郵件服務的趨勢,大家發送越來越多的照片、視訊、和多媒體內容。」

Google在2004年3月份推出了儲存空間為1GB的Gmail,從此拉開儲存容量大戰;在1997年推出時,Yahoo Mail的容量是4MB,在Google公佈Gmail不久後,Yahoo將容量升級到了100MB,在2004年末又升級到了250MB,之後又在 2005年升級到了1GB。

據comScore的資料顯示,由於擁有2.5億用戶,Yahoo Mail既是美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子郵件服務供應商。

Yahoo將從5月份開始向全球用戶提供無限制的儲存空間,預計將在1個月之內全球用戶都會被納進來,唯一例外的是中國與日本地區的用戶。Kremer表示,「這兩個市場的計畫還在討論中。」

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

Lance Armstrong Nike Commercial

雅虎將提供無限電子郵件存儲空間,中國和日本除外

路透舊金山電---全球最大電子郵件服務商--雅虎(Yahoo!)周二稱,計劃從5月開始,向其大約2.5億用戶提供無限的電子郵件存儲空間.

雅虎準備取消對免費郵件的1GB存儲空間限制,以跟上附件大小的爆炸性增長步伐,因人們越來越多地通過電郵傳送照片、音樂和視頻.

微軟免費郵件的存儲空間限制為2GB,谷歌的Gmail則提供2.8GB的存儲空間.

雅虎表示,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除外.(完)

2007年3月26日星期一

Youtube啟示:互聯網將免費

  近日,《商業周刊》發表文章稱,Youtube遭遇挑戰 未來之路多坎坷。Youtube也是我做比特經濟研究的主要物件之一,看了這篇文章給我的感覺是又有新成員加入了比特經濟的陣營。如果說新聞集團(News Corp)和NBC環球(NBC Universal)看好網路視頻,還不如說uL們開始放棄傳統的原子經濟轉向比特經濟。
  而Youtube類似的視頻網站更好的詮釋了比特經濟的兩大特性:Free、Personality。筆者曾經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了這兩個特性,而且堅定地認為這兩個特性是未來互聯網經濟發展的主題,只有把握住這兩個特性的公司才能夠在競爭中獲勝。電影公司和電視公司都開始向比特經濟轉變,他們有機會獲得再次的爆發。
  免費經濟正向我們走來
  比特經濟是針對原子經濟來說的。比特經濟給我們帶來了免費和個性的生活,這是其成本較低決定的。
  在《QQ珊瑚蟲版侵權案引發的思考》一文中,筆者曾把比特經濟和原子經濟進行了對比分析,而且著重的分析了成本差別。一般商品都會存在製造成本(原材料成本、費用)、存儲成本(倉庫)、運輸成本(物流)。再看比特經濟,是一種近乎于沒有成本的經濟。比特經濟的產品是一些沒有具體形態的物品,比如互聯網遊戲、電腦軟件等等,這些都是由代碼組成的。這些產品他們的製造成本是編程者的頭腦,沒有原材料成本,只有人工成本,也就是工人的勞動時間;而軟件和遊戲等比特經濟的產品沒有存儲成本,現在的硬盤空間v釣為髐j可以存儲;而運輸成本也少得可憐,款帶是最快速的高速公路。
  從對比中,我們看到比特經濟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沒有成本的產品更利于普及和推廣。而且,這些產品給廣大消費者帶來了免費經濟。互聯網遊戲你可以免費玩(盛大遊戲),免費的理念讓盛大業績飛速增長;搜索你可以免費用,這讓Google成為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市值1500多億美元;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免費理念,讓百度成為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QQ免費申請,征服了5億多網民;Youtube免費上傳電影,成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視頻網站;……
  免費經濟正向我們迎面走來,而且不斷深入人心。
  比特經濟對消費者來說是免費的,然而作為商業企業,他們的目的都是盈利,不過他們的盈利不是直接從消費者身上獲得,而是『借花獻佛』,靠產品的流量獲得廣告主的青睞。隨著免費經濟的深入人心(盜版屢禁不止,我認為是廣大消費者渴望免費的最好表現),這種盈利模式,無疑是一種最科學的盈利方式。
  網路視頻拯救了唱片公司
  再回到《商業周刊》的評論文章,新聞集團(News Corp)和NBC環球(NBC Universal)兩家公司將建立視頻站點,讓消費者免費收看自己的節目,甚至不排除上傳整部電影和電視劇。前些日子,他們還為自己的節目被網友上傳到youtube而倍感頭痛,並與要求google支付版權費,現在他們主動將自己的節目上傳給網友欣賞,這是否是無奈的選擇呢?我認為他們正在逃離原子經濟,而走向比特經濟這個巨大的免費空間,他們是聰明的。2010年網上視頻廣告營收將從今年的7.75億美元上升至近30億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誰舍得放棄呢?
  版權問題已經讓唱片公司、電影公司異常頭痛,而互聯網加劇了他們的頭痛。P2P技術和消費者的FREE理念正在將版權化為烏有,甚至微軟這樣的軟件巨頭的無能為力。而電影公司正在依靠視頻網站突圍,與YOUTUBE、雅虎視頻、myspace、AOL、MSN等合作,將他們的內容上傳至視頻網站,然後分享視頻內插播廣告帶來的盈利。至於新聞集團(News Corp)和NBC環球(NBC Universal)兩家公司將建立視頻站點對YOUTUBE帶來衝擊,我想施密特肯定會與電影公司、唱片公司建立聯盟關係,而且在國際四大唱片巨頭中,YouTube已經攻下其中三家,即華納、環球和索尼BMG。因為Google從來都不是『吃獨食』的公司,代理廣告模式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看到這一商機的並非僅有google,微軟與Blinkx公司也達成交易,微軟將在MSN和Live.com網站上使用Blinkx視頻搜索技術。雅虎、myspace、AOL等也都開始邁向網路視頻,未來google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將會非常多,《商業周刊》的擔憂有一定的道理。
  未來的互聯網世界是免費的
  Google與百度正在打造他們的免費帝國,筆者認為這是在構建未來,是互聯網公司必須作的。百度從搜索到門戶,從下吧到知道,從mp3到網站導航,……等等都是免費的。同樣,Google從迅雷下載到搜索引擎,從地圖到音樂搜索,從youtube到導航……,也都是免費的。Free真的很誘人,如果說大街上有人免費發放烤雞,傻子也會知道去領取。
  在比特經濟的影響下,人們更加對免費情v鹵W鐘,而生產比特商品的企業(互聯網公司、軟件公司)必須要免費到底。現在,騰訊還正在依靠廣大網友的QQ幣積累財富,2006年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為人民幣18.253億元,這種模式y皕Q總有一天會被網友拋棄,因為他還是在『賣』自己的產品,而不是在『送』產品;網易遊戲收入不錯,可是還是需要花錢才能去玩,所以還是在『賣遊戲』,不是『送遊戲』 ……
  互聯網公司需要找到免費送給消費者產品還能夠賺錢的新盈利模式,誰先找到了,誰將迅速強壯起來,誰將獲得網友們的認可,誰的股票將飛漲,誰的市值將飛增,誰的市盈率將衝頂……
  FREE將是比特經濟的代名詞。

夏娃原則舉國嘩然﹕女人回“巢”﹐不與男人斗職場

德國之聲/據說﹐在伊斯蘭國家﹐黑眼睛﹑黑頭發﹑身著端莊戶外裝的“芙拉娃娃”已經完全擊敗了金發碧眼﹑衣著暴露的美國對手──“芭比娃娃”。那麼﹐熱銷 德國市場的女孩子的玩偶又該是什麼樣的呢﹖乖巧﹑漂亮﹐系著圍裙﹐一手拿鍋鏟﹐一手抱孩子。這便是按照《夏娃原則》量身定做的女性偶像。(chinesenewsnet.com)

《夏娃原則》──這本在6個月之內售出10萬冊﹑風靡德國的暢銷書為作者帶來了5000多封讀者來信。95%的多數持肯定態度。精選其中的140封﹐便匯成了《夏娃原則》的後續﹑《親愛的夏娃‧赫爾曼──給夏娃原則作者的信》。這本新書剛剛于今年3月上市。(chinesenewsnet.com)

那麼﹐夏娃是何許人也﹖夏娃原則又是什麼原則﹖故事要從一年前說起。(chinesenewsnet.com)

家庭最重要質疑婦女解放(chinesenewsnet.com)

夏娃‧赫爾曼Bildunterschrift: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夏娃‧赫爾曼2006年5月﹐德國《西塞羅》雜志發表了電視一臺女主播夏娃‧赫爾曼(Eva Herman)的一篇署名文章﹐標題是﹕《婦女解放──一場誤會﹖》﹐激怒了著名的女權主義者愛麗絲‧施瓦澤爾(Alice Schwarzer)﹐被斥為是納粹時代的“母親十字勛章”﹑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不過﹐這段小小的前戲還只是拋磚引玉的新片預告。(chinesenewsnet.com)

同年9月﹐夏娃‧赫爾曼的新書被擺上了書架﹕《夏娃原則》──所有女性的理想模板。在這本書裡﹐赫爾曼呼吁德國女性回歸“溫暖的巢穴”﹐回到“無情世界裡的安全地帶”。因為﹐她說﹐唯有如此﹐才符合“自然法則”。(chinesenewsnet.com)

按照“自然法則”﹐女人應該謙遜恭順﹐放棄與男人在職場上的爭斗﹐懷疑事業的價值﹐多多生兒育女﹐一心相夫教子。(chinesenewsnet.com)

按照“自然法則”﹐男人不必強迫自己煮面條或者換尿片﹐一展雄性英姿﹐為妻女張開寬闊而堅實的臂膀。(chinesenewsnet.com)

如果女人順應自然本性﹐不再去中“女權主義”的毒﹐這個社會的男女老少便會重新安居樂業﹐健康向上。(chinesenewsnet.com)

此言一出﹐舉國嘩然。《圖片報》譏諷﹔《繽紛》惶恐﹔《星期日圖片報》附和﹐稱這是女人不願正視一個秘密的真理﹔《時代周報》則呼喚“新女權主義”。一時之間﹐撰寫《夏娃原則》的作者成為德國媒體的焦點人物。(chinesenewsnet.com)

夏娃其人(chinesenewsnet.com)

每日新聞女主播Bildunterschrift: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每日新聞女主播而在此之前﹐夏娃‧赫爾曼﹑“每日新聞”的女主播是靠她的微笑出名。但“她所說的都是別人所寫的。”──直到她旗幟鮮明地發表自己的觀點。 人們開始對這個女人刮目相看。她是誰﹖她知道她在寫什麼嗎﹖(chinesenewsnet.com)

夏娃‧赫爾曼﹐生于1958年﹐長于德國埃姆登市﹐是一對旅館老板夫婦的女兒﹐早年喪父。(chinesenewsnet.com)

少女時期的夢想是當記者﹐後來﹐奉母之令學習酒店經營管理。即便是在酒店行業﹐爭強好勝的赫爾曼也一直力爭做到主管級別。(chinesenewsnet.com)

歷經一番輾轉﹐自我意識蘇醒。去巴伐利亞電臺實習﹐接受記者及職業播音員培訓。成為廣播和電視節目的主持人。1989年入主德國電視一臺的“每日新聞”節 目。自1997年起聯手蒂杰恩主持雙人脫口秀“Herman & Tietjen”﹐並共同發行過唱片。從2000年開始主持電視猜謎節目“誰是目擊者﹖”為德國奧圖服裝郵購公司(OTTO)設計過時裝。寫過小說。結過 四次婚。同第三任丈夫育有一個八歲大的兒子。(chinesenewsnet.com)

事實上﹐早在《夏娃原則》之前﹐赫爾曼聳人聽聞的女性觀點已在她的小說裡有跡可尋。例如﹐她的一本名為《然後你來了》的小說是這樣結尾的﹕“一種偉大的﹑ 回歸女性的幸福的暖流溫暖了我的全身﹐我握著他的手﹐輕聲地說‘謝謝’。”隨後﹐女主人公來到了一個新的宇宙﹐變成了一束耀眼而熾熱的光。(chinesenewsnet.com)

回歸女性﹐這並不是什麼新鮮話題。赫爾曼也不是第一個打破禁忌之人。《法蘭克福匯報》文學版主編弗蘭克‧施爾瑪赫(Frank Schirrmacher)﹑默克爾政府顧問保羅‧基爾希霍夫(Paul Kirchhof)都曾抱怨過世界的冷漠﹑全球化﹑恐怖活動此起彼伏﹐德國社會世風日下﹑家庭解體﹑生育率降低。現在﹐夏娃‧赫爾曼攜新書閃亮登場。(chinesenewsnet.com)

放下武器(chinesenewsnet.com)

夏娃和夏娃原則Bildunterschrift: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夏娃和夏娃原則幾乎就在《夏娃原則》上市的同時﹐赫爾曼放棄了她的新聞主播工作。因為她又有了新的使命。她穿梭于各檔脫口秀節目之中﹐宣傳她的新書﹐接受 記者採訪﹐講述她所經歷過的三次失敗的婚姻。第一任丈夫是汽車銷售商(“那時我太年輕”)﹔第二個是記者(“他喪失了熱情”)﹔然後又是一個記者(“他拋 棄了我們母子”)。三度情感觸礁之後﹐赫爾曼陷入了低谷﹐並發誓“我再也不會結婚。因為我不必再去拴住一個男人。”不久﹐她又遇到了第四號(“我戀愛 了”)﹐隨後又移情于一位百萬富翁(“他很迷人﹐知道他要什麼”)﹐然後重返第四號的懷抱﹐並且嫁給了他──一位漢堡的酒店老板。(chinesenewsnet.com)

她將自己比作一匹“馬戲團裡的馬”﹐需要馬術﹑需要回聲﹑需要眼球。而在同行眼中﹐她是一個喜歡摩托和快車的女人﹐私人場合著裝大膽。容易激動﹐經常變換風格﹐但工作起來一絲不苟﹐曾被觀眾評為“最受人喜愛的女播音員”。(chinesenewsnet.com)

人們從未想到﹐這樣的一位朝氣蓬勃的職業美女有朝一日會成為苦口婆心的女傳教士。但自從1997年有了孩子之後﹐她內心開始萌發一種“重新來過”的念頭。(chinesenewsnet.com)

也許她累了﹐倦了﹐一次又一次的婚姻破裂令她身心俱疲。也許這種分身無術﹑自顧不暇的個人感受能夠匯總為一種普適原理。她說﹐她認識“無數多”的職業女性﹐在事業和家庭的夾縫中間磨損著自己。但她沒有去呼吁社會減輕婦女肩上的重擔﹐相反﹐她呼吁女人自己要“放下武器”。(chinesenewsnet.com)

終點也是起點(chinesenewsnet.com)

女權主義者愛麗絲‧施瓦澤爾Bildunterschrift: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女權主義者愛麗絲‧施瓦澤爾《夏娃原則》引來了5000多封讀者來函。赫爾曼說﹐她收到過的一封“最感人”的信件是來自于巴伐利亞的一名家庭婦女。這位讀 者曾經因為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而懊惱不已。後來有了孩子﹐在家作全職母親。她稱贊赫爾曼是“一位勇于在自我實現後掙脫職業韁繩的奇女子。”她令她發現 ﹐“生活可以變得如此簡單而朴實。”(chinesenewsnet.com)

但記者提出的最大的疑問是﹐赫爾曼女士﹐如果“簡單生活”真的是您的最大心願﹐您為什麼不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裡呢﹖(chinesenewsnet.com)

“很多事情我認識得太晚。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間修正自己的生活軌跡。”對于記者的發難﹐赫爾曼早已習慣。她說﹐60%的記者都沒有孩子﹐他們不可能理解一位 母親的感受。但每當她走出槍林彈雨的脫口秀演播室﹐滿腹委屈的時候﹐總能在自家電腦裡發現200多封熱情洋溢的讀者郵件。“我知道﹐我必須堅持下去。”(chinesenewsnet.com)

她必須堅持下去﹐如同馬戲團裡的馬﹐即使走岔了道﹐也要不停地奔跑。簽名售書﹑頻頻出鏡﹐忍受非議。她需要這些。節目沒有結束。也許﹐事業開始于宣布事業中止之時。(chinesenewsnet.com)

英特爾擬25億美元在華建CPU廠

【大公網訊】據英代爾(英特爾)中國公司內部證實,英代爾計劃下周一(26日)公佈在中國大連建廠的具體資訊,預計總投資達25億美元。

可靠消息顯示,英代爾公司已決定於26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英代爾CEO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將到場,並宣佈這一重大決定。

據瞭解,該專案主要涉及積體電路晶片生產線建設,擬建設形成月産12英寸、90納米積體電路晶片5.2萬片的生産能力,主要産品爲CPU晶片組。

知情人士表示,與英代爾此前設立在我國成都、上海的封裝工廠,新加坡的切割工廠不同,英代爾大連工廠負責的是「把沙子生産成矽晶片」這一最核心的環節。

據《華爾街日報》分析,包括英代爾在內的許多外國電子巨頭現在都希望到中國內地投資設廠。一來可以完善産業鏈,縮短自身産品同終端電子産品的距離;二來中國市場龐大,對電腦等電子産品的需求正在不斷擴大。

有資深業內人士預測,英代爾在大連建工將對拉動當地經濟有積極作用。

歐盟發言人再次警告:微軟壟斷行為還在繼續

【賽迪網訊】3月23日消息,本週四,歐盟頂級反壟斷官員尼利·科洛斯公開對歐盟下議院表示,微軟仍然在利用其“不妥行為”擴大市場佔有率。

據路透社報道,歐盟委員會三年之前就曾經宣佈,微軟利用其Windows作業系統在伺服器市場的壟斷性地位擴充公司市場份額。在此之後,歐盟勒令微軟更改運營模式,並且對微軟除以天價罰金。

“微軟一直在不停的利用壟斷行為擴充市場份額,這也讓我們對伺服器作業系統市場的未來感到擔憂。”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表示,“毫無疑問,微軟的壟斷性行為將對公司的市場佔有率造成正面影響,不過這是我們無法接受的結果。”

1999年的時候,歐盟表示微軟在伺服器市場的佔有率達到了35%,在此之後就開始了正式調查。而在2001年到2003年之間,微軟的佔有率迅速攀升到了60%,而如今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恐怖的75%。

在調查中,歐盟發現伺服器作業系統可以直接連接到微軟桌面電腦平臺,另外微軟應用軟體產品可以更好相容自己的伺服器平臺,這樣以來也給競爭對手的發展造成了麻煩。

目前的矛盾集中在,微軟拒絕向競爭對手共用資訊,該行動也幾次三番招來了歐盟的警告。雖然微軟曾經表示,目前已經將資訊向競爭對手共用,不過去年五月份歐盟依然表示,微軟授權是建立在收取大量費用的前提下,並且威脅微軟可能再次遭到天價罰金。微軟方面則表示,需要共用的資訊涉及公司核心知識產權,因此收取大筆授權費用完全合乎情理。

此次歐盟發言人表示,下一次判罰結果將在今年內發佈。

國際黑客威脅中國安全

美國軍方和智庫最近兩年多次宣稱美國遭遇了“網絡戰爭”的攻擊﹐並妄斷大量攻擊美國政府網的黑客來自中國﹐甚至臆測他們“有中國軍方的背景”。而 今年3月發布的最新全球網絡安全威脅報告卻讓美國的上述說法完全站不住腳。該報告稱﹐2006年下半年來自美國計算機的網絡攻擊佔到全球總數的1/3﹐遠 高于其他國家﹐而中國則是網絡黑客攻擊的最大受害者之一。(chinesenewsnet.com)

  美國發出的攻擊最多(chinesenewsnet.com)

21世紀初﹐美國成為全球網絡黑客的大本營﹐不法黑客組成無數個國際犯罪集團﹐你只要用1美元就可以買到盜來的信用卡號﹐而全套個人信息也只需 14美元……這不是科幻小說。由美國互聯網安全公司最新發布的報告甚至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嚴酷的畫面﹕“攻擊者們改進了方法﹐鞏固了骨干﹐目的就是創造 出一個全球網絡﹐來支撐互相協作的犯罪活動。”(chinesenewsnet.com)

這份每半年發布一次的全球網絡安全威脅報告﹐覆蓋了2006年下半年的資料。報告稱﹐2006年下半年﹐來自美國計算機的網絡攻擊約佔全球網絡黑客攻擊行為的31%。美國還是垃圾郵件﹑釣魚攻擊和惡意代碼威脅的主要滋生地。(chinesenewsnet.com)

報告說﹐黑客們通常霸佔服務器盜取秘密的交易資料﹐霸佔的時間少則兩小時﹐多則兩星期之久。被用于購買和出售個人信息的非法服務器半數以上都在美 國。在黑客襲擊最嚴重的50種惡性行為中﹐“特洛伊木馬”侵入他人計算機的案件佔45%。報告說﹐這跟過去半年垃圾郵件的增多有關。垃圾郵件佔電子郵件全 部通信量的59%﹐其中多數垃圾郵件產自美國。(chinesenewsnet.com)

黑客還經常利用釣魚攻擊手段引誘合法用戶進入一個看似合法的網站﹐然後盜取其密碼或其他秘密信息。在所知曉的釣魚網站中﹐約有46%位于美國。另外﹐美國也是能夠遠程控制計算機並發送垃圾郵件的網絡僵尸最活躍的地區。(chinesenewsnet.com)

調查人員發現﹐由于黑社會犯罪集團的激烈競爭﹐金融信息被盜取後的出售價格正在下降。犯罪分子可以用1到6美元的低價﹐購買一張被盜的信用卡號﹔而用14到18美元﹐則可以購買一個人完整的身份信息﹐包括出生日期﹑美國銀行賬號﹑信用卡和身份證號碼等。(chinesenewsnet.com)

中國受害情況很嚴重(chinesenewsnet.com)

根據報告﹐在受網絡黑客攻擊的國家中﹐中國是最大的受害國之一。去年下半年﹐全球平均每天有約6.4萬臺計算機受到惡意程序影響﹐其中有26%在中國﹐這一比例高于其他任何國家。(chinesenewsnet.com)

據有關專家介紹﹐近年來﹐在世界上傳播的殺傷力最大的病毒幾乎都在中國肆虐過。中國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CNCERT/CC) 2005年對常見的50種針對Web網站的攻擊進行了抽樣監測﹐發現境外22萬臺主機曾對我國大陸發起攻擊。其中﹐對大陸進行網站攻擊最頻繁的國家和地區 為﹕美國(40%)﹑日本(11%)﹑臺灣省(10%)和韓國(8%)。(chinesenewsnet.com)

CNCERT/CC不久前發布的《2006年網絡安全工作報告》顯示﹐監測發現﹐境外約有2.7萬個對大陸的木馬攻擊源﹐主要位于美國﹑韓國和中 國臺灣﹔境外約有1.6萬個IP對大陸的僵尸主機實施控制﹐主要仍位于美國﹑韓國和中國臺灣。在網站頁面被篡改方面﹐大陸被篡改網站總數達到24477個 ﹐其中政府網站被篡改數量為3831個﹐佔整個大陸地區被篡改網站的16%。(chinesenewsnet.com)

隨著中國電腦用戶的網上商業行為越來越多﹐很多黑客的行為從純粹的攻擊興趣轉為非法牟利﹐通過網上攻擊獲取用戶密碼竊取賬戶錢財的事情幾乎每天都 在發生。從事網絡安全工作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曾經有一家大型國有公司﹐被黑客入侵到公司內部網絡的數據庫﹐大量竊取了公司的商業活動機密﹐然後在網 上出賣給國際商業競爭對手和國際股市“黑莊”﹐結果使該公司蒙受了巨大損失。在中國的很多重要招標中﹐也出現了黑客通過網絡竊取投標信息的行為﹐一次政府 的工程招標﹐黑客攻入了招標單位的網站﹐獲得了多家投標單位的電子標書﹐交易給競爭對手﹐最終導致這次招標不得不宣布廢標。(chinesenewsnet.com)

中國的電腦用戶﹐無論個人用戶還是機構用戶﹐近年來數量的增加都是全球最迅速的﹐但數量巨大的電腦新近使用者往往沒意識到網絡還有非常不安全的一 面。電腦黑客對中國電腦用戶的攻擊容易得手﹐大量初級黑客以攻擊中國網絡為樂﹐這也成為中國電腦用戶感染病毒最多的一個重要原因。(chinesenewsnet.com)

  黑客開始拉幫結伙(chinesenewsnet.com)

美國安全人士曾告誡布什政府﹐美國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網絡安全﹐並把網絡形容為美國國家安全的一個“軟肋”﹐敏感部門的網絡一旦被擊破﹐美 國的指揮系統將陷于癱瘓。因此﹐美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防止別國黑客入侵﹐甚至有人把反黑客的矛頭指向俄羅斯和中國。但專家指出﹐沒有足夠理由或事實證據就 指責別國﹐如果不是因為無知﹐那只能是別有用心。(chinesenewsnet.com)

從全球各地已破獲的黑客犯罪案件來看﹐雖然黑客入侵與攻擊多數表現為個體行為﹐但全球各地的黑客早已拉幫結伙﹐成為一個生存與活躍在信息網絡高速 發展環境下的“特殊群體”。黑客行為在許多國家均被認為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因而還沒有出現以國家方式或得到國家明確支持入侵和攻擊另一國家網絡的黑客行 為現象。(chinesenewsnet.com)

黑客水平是和信息產業的技術水平同步的。美國的信息技術產業是世界上最領先﹑最發達的﹐全球最頂尖的軟件﹑硬件和網絡企業幾乎都是美國公司﹐世界 上電腦﹑網絡用戶使用的基礎產品﹑基礎平臺絕大多數出自美國公司﹐眾所周知﹐黑客高手大部分都是信息技術從業者﹐因此﹐美國的黑客可以說本身就參與了主要 電腦﹑網絡產品的設計﹐攻擊起來當然比別的黑客更能找到弱點。以軟件業為例﹐黑客的武器就是程序﹐厲害的黑客就是軟件高手﹐印度﹑中國的軟件工程師雖說也 很好﹐但他們所做的大多是為美國公司編寫任務程序﹐而主干的架構設計基本上都由美國軟件高手來完成﹐兩相比較﹐如果架構設計師做黑客﹐一般而言﹐水平當然 比任務程序設計者要高出不少。何況﹐任務程序的寫手是普通工程師﹐主要靠工作謀生﹐基本上沒有多少富余的時間和精力來鑽研黑客技術﹐而架構設計師都是富豪 ﹐有充分的時間﹑精力和興趣來做黑客。(chinesenewsnet.com)

無論美國的大公司還是政府相關部門﹐在全球范圍內網羅黑客人才的投入都非常巨大﹐這一點也不是其他國家能比的。而黑客技術的提高﹐高手之間的較勁 ﹑互動是非常重要的推動力﹐美國的這種環境也是別的地方所沒有的。定期在美國拉斯韋加斯召開的世界黑客大會﹐每次都有黑客大賽﹐有一年﹐與會高手同時開著 車在街上跑﹐相同的時間內比誰“黑”掉的高級網站多﹐優勝者大多都是美國的黑客高手。(chinesenewsnet.com)

黑客多了﹐利用黑客的手段自然也就高了。曾有一個叫多米尼克的黑客天才﹐一度“黑”了很多安全設施嚴密的重要網站。美國的情報機構看中了他﹐專門 設了一個套﹐讓情報機構中的另一個黑客高手挑動﹑引導他去進攻一些特別的目標﹐結果情報機構收獲頗豐。後來﹐多米尼克在自己攻擊這個情報機構網站的時候﹐ 偶然在數據庫中看到了針對自己的計劃﹐趕緊逃跑。據了解﹐當年的這個天才少年現在也在一家美國的信息技術公司工作。(chinesenewsnet.com)

個體黑客再厲害﹐能力和破壞性都遠遠比不上黑客組織﹐世界上最有名的黑客組織絕大多數也在美國﹐一些組織的注冊會員多達幾十萬人﹐而且組織嚴密﹑紀律嚴格﹐一旦統一行動﹐既可以共享黑客武器和攻擊經驗﹐又可以分工協作﹐攻擊力之強是相當可怕的。(chinesenewsnet.com)

爆發網絡戰有多大可能(chinesenewsnet.com)

一位信息安全專家說﹐如今的黑客隊伍人員雜亂﹐既有善意的以發現計算機系統漏洞為樂趣的﹐又有玩世不恭搞惡作劇的﹐還有純粹以私利為目的﹑任意篡 改數據﹑非法獲取信息的。至于黑客現象的發展趨勢﹐應該這樣說﹐沒有計算機﹑沒有網絡與信息系統﹐就不可能出現信息安全問題﹐信息網絡技術與信息網絡安全 是相生相伴的。同理﹐只要計算機﹑網絡與信息系統存在一天﹐黑客現象就不可能被杜絕或消滅。(chinesenewsnet.com)

國防大學的張召忠少將說﹐信息技術的發展﹐事實上導致了社會對網絡的依賴﹐軍隊也一樣。相應地﹐網絡技術客觀上已成為一種新的軍事作戰手段。利用黑客技術發動攻擊﹐破壞敵方的網絡﹐一旦奏效就會給敵方造成巨大的損失﹐甚至導致全面崩潰。(chinesenewsnet.com)

那位信息安全專家說﹐網絡戰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主要是指軍事上敵對雙方國家運用網絡攻擊並謀求癱瘓對方信息網絡化軍事及戰略指揮﹑控制系統 與設施﹔廣義上是指平時或戰時利用網絡針對對象國﹐進行有組織﹑有目標﹑有目的﹑帶有軍事性質或非軍事性質的信息宣傳﹐入侵竊密﹑騷擾破壞及攻擊和癱瘓對 方目標系統的行為。它所涉及的目標與領域十分廣泛﹐主要是關乎對象國國計民生的如電力﹑交通﹑銀行﹑稅務﹑海關﹑水利﹑航空﹑通信﹑油氣等網絡化基礎設施 與服務﹐還包括網絡信息傳播﹑網絡輿論宣傳﹑網絡情報獲取等。這位專家說﹐國家間爆發大規模網絡戰的事至今沒有發生過﹐如果發生就等同于國家間爆發戰爭﹐ 而且國家間大規模虛擬網絡戰爭必定是與雙方之間物理軍事戰爭同時展開的。但這並不等于說“零星的”﹑“低強度”的網絡戰就不存在或不會出現﹐它的攻擊和破 壞力依然是不能低估的。在金融﹑通信﹑航空等領域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的生命線”的全球化時代﹐網絡戰對這些系統的攻擊危害是巨大的。▲駐美國特約記者 尚未遲 記者 程 剛(chinesenewsnet.com)

《環球時報》 ( 2007-03-22 第03版 )(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網絡報告﹕美國是黑客大本營 中國是最大受害國(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新華網洛杉磯3月21日電(記者高原)美國網絡安全企業──賽門鐵克公司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是全球網絡黑客的大本營﹐其每年產生的惡意電腦攻擊行為遠高于其他國家﹐佔全球網絡黑客攻擊行為總數的約31%。 >>>點擊詳細(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恐怖帽子隨便扣 美誣中國黑客搞“網絡9‧11”(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環球時報消息﹕“中國威脅論”又出新版本﹕美國軍方人士竟稱中國黑客制造了美國的“網絡9‧11”﹗3月11日的《今日美國報》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黑客 尋找美國入口”的文章﹐稱中國黑客很可能是去年11月入侵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黑手”﹐並引用美國某空軍將軍的話說﹐應該把這種行為視為“網絡 9‧11”。然而﹐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都認為﹐這種指責太荒唐了﹐不但“網絡9‧11”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生過﹐而且這個詞的本意是指恐怖分子發 動的網絡進攻。更何況﹐與以往每次美國軍方遭受網絡攻擊﹑幾乎都會平白無故地懷疑到中國黑客身上一樣﹐這一次﹐他們也沒有拿出任何證據。

Apple TV正在面向市場推出

加州庫比提諾, 3月21日/美通社-PR Newswire/蘋果公司(Apple) (R)如今正向市場推出Apple TV(TM)﹐這是一種易於使用且非常有趣的方式﹐能夠以無線的形式讓你在你的寬頻電視上播放來自你個人電腦或Mac(R)中的所有你最喜歡的iTunes(R)內容﹐其中包括電影﹑電視節目﹑音樂﹑圖片和播客。憑藉Apple TV極好的新介面﹐任何人都能夠透過使用一個簡單直觀的蘋果遙控器(Apple Remote)在房間的其他位置快速流覽和觀看他們所有的數碼媒體收藏。Apple TV能夠輕松地連接到幾乎所有的現代寬頻電視上。(chinesenewsnet.com)

蘋果公司全球產品營銷(Worldwide Product Marketing)部門高級副總裁Philip Schiller表示﹕「Apple TV就像是互聯網時代的DVD播放器﹐提供了一種簡單而有趣的方式﹐讓你能夠在你的寬頻電視上播放來自個人電腦或Mac(R)中所有你最喜歡的iTunes(R)內容。Apple TV讓你能夠透過使用你現有的WiFi網路以及最新﹑最快的WiFi-802.11n版本以無線的形式播放你的個人電腦或Mac中的內容。」(chinesenewsnet.com)

Apple TV和iTunes的無縫整合使用戶能夠從iTunes Store (null)中進行選擇﹕接近DVD品質的400多部電影和350多期電視節目﹔400多萬首歌曲﹔5,000段音樂視頻﹔100,000個播客以及20,000種有聲讀物。用戶還可以直接在他們的寬頻電視上觀看電影預告片﹐透過他們的家庭娛樂系統收聽他們最喜歡的音樂﹐以及觀看他們的相冊中的高清晰度幻燈片照片展。Apple TV使用戶能夠透過一個方便易用且直觀的新介面來查看他們的全部媒體收藏。憑藉蘋果遙控器﹐用戶能夠輕松地在遠至30英?之外的地方流覽他們最喜愛的電影﹑電視節目﹑音樂和圖片。(chinesenewsnet.com)

Apple TV擁有一個40GB的硬碟﹐能夠儲存長達50小時的視頻﹐9,000首歌﹑25,000張圖片或以上種類的結合﹐並且能夠提供高清晰度的720p視頻輸出。Apple TV可輕松與眾多寬頻電視和家庭影院系統相連接﹐並且以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HDMI)﹑分量視頻﹑類比和光纖音頻輸出介面的規格進行配置。利用高速的AirPort(R) 802.11無線網路﹐Apple TV可以以無線的形式將一臺電腦中的內容﹐或5臺電腦中的流媒體內容同步傳到你的電視中。(chinesenewsnet.com)

消息來源﹕蘋果公司(

2007年3月24日星期六

Photobucket是下一個網路寵兒嗎?

照片分享網站Photobucket長官很樂意談論該公司擁有最多人造訪,但卻沒人聽過的網站。

Photobucket每個月1700萬的流量使它成為全美排名第34名 最受歡迎的網站,。根據ComScore Networks資料,在整個社交網路或內容分享的網站中,Photobucket只落於MySpace與YouTube之後,還稍稍領先 Facebook。而在Photobucket存放相片的使用者人數已遠遠超過知名的Flickr。

不過Photobucket只是眾多提供讓使用者張貼相片而尚未被收購的服務供應商之一,和Facebook一樣。批評者認為這也不是沒 有理由的:雖然使用者人數眾多,但四歲大的Photobucket既不是開創潮流者,也沒有潛力雄厚到值得人家花大筆銀子來收購。此外,他們也擔心 Photobucket過於依賴MySpace。

「Photobucket欠缺YouTube的700億美元電視廣告市場,」Forrester分析師James McQuivey說。「廣告主了解影片生態,YouTube是未來的有線電視公司,照片分享卻相當新,沒有網際網路之前甚至也不會有它。」

這並不代表Photobucket創辦人急著把它賣掉。CEO Alex Welch指出該公司有長期計畫,並沒巴望著等人上門收購。

「我希望建立獨立的事業,」Welch說。但「如果你看的是公司最大福祉,你就要做出策略性選擇,我們現在只專注成長。」

不過Welch及其他Photobucket主管對外界批評他們太過仰賴MySpace十分厭倦。想了解其中原由,得從該公司的淵源探究起。

Photobucket是四年前由工程師Welch與Darren Crystal聯手創立,動機來自於當相片網站不准許使用者在線上分享相片。

這兩個人開發出一種服務讓使用者可以把相片嵌入網站並經由網路流傳,並隨著許多MySpace使用者想把網頁個人化而逐步走紅。YouTube後來也是因為同樣理由而成為網路上最知名影片分享網站。

但和競爭者不同,Photobucket並未受到色情或侵權內容的困擾。該公司在科羅拉多州與愛荷華州設立兩個中心僱了60個人篩選影片和相片。該公司把不符合規範的內容都移除掉,也禁止胡來的使用者。

但色情或版權官司並不是Photobucket之類公司最大威脅:MySpace其實可以採取嚴格措施阻擋外在內容。

去年夏天傳出MySpace母公司News Corp計畫阻擋外部內容。當時一名長官說,「對啊我們在考慮中,但我們也考慮到一旦我們強迫使用者使用公司服務時,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紐約時報星期一報導,MySpace將嚴格控管使用者用來嵌入網站的軟體工具類型。紐約時報引述MySpace母公司主管的話說:「如果不是MySpace,怎麼會有YouTube?」

MySpace發言人拒絕對本新聞表評論。

互利共生

Photobucket業務發展總裁Peter Pham則堅持MySpace、Photobucket及YouTube可以魚幫水、水幫魚。

「MySpace生態體系好比俄亥俄標準石油公司及福特汽車, 」Pham說。「兩者都是利益共生。Photobucket提供更多使用者自我表現的方式,像MySpace之類的網站就可以看到更多網頁。」

雖然業界許多人認為Photobucket的成功乃是MySpace流量在後面撐腰,這是許多公司也想複製的模式,但他們也質疑提供相片電子檔案櫃的模式能走多遠。

「問題在造訪者對相片分享網站的黏度,」Sterling說。「人們對相片網站並不會像他們一天上MySpace或FaceBook好幾次那樣。」

在面對他人質疑Photobucket的商業模式時,Pham和Welch都不以為然。

「你要知道Google為什麼花16.5億買YouTube,」Welch在上個月的媒體高峰會議上說。「他們買YouTube是為了吸引使用者的目光(eyeball),而我們也擁有不少。」

此外,Photobucket還提供影片。該公司網站每天有40,000到45,000支影片上傳,大部份是來自對在YouTube甚至整個網站分享自製影片不感興趣的使用者。雖然YouTbue影片上傳數是Photobucket的兩倍,但它只比MySpace差一點。

Photobucket註冊使用者最近攀升到3800萬,並致力於讓使用者待更長的時間。例如該公司和Adobe合作,提供網上編輯工具讓使用者可以混合相片、影片及音樂。

而本月稍早Photobucket和獨立音樂授權公司Pump Audio簽約提供音樂。

Photobucket的Welch也指出,該公司已連續幾季獲利,他預期今年第三季會有同樣的結果。

或許那時就有金主注意到它了。

2007年3月23日星期五

企業偏好大軟體商提供Web 2.0技術

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本週公佈的報告指出,企業顧客渴望擁有部落格、wikis和podcast等Web 2.0工具,但寧願向大型軟體商購買,以便與現用的系統整合。

該公司訪查了119位員工500人以上的企業資訊長,發現他們對部落格、wikis、podcast、RSS、社交網路和內容標示等軟體有強烈興趣。但他們偏好透過完整的套裝產品取得這些Web 2.0科技。那是因為這些公司希望新工具能與他們現有供應商的軟體整合。

這份由G. Oliver Young執筆的報告寫道:「當被問及他們是否傾向購買微軟、IBM或甲骨文等主要知名軟體商的產品,而非選擇Socialtext、NewsGator 或MindTouch等較小的專業軟體商,大多數的資訊長表示,他們寧可選擇大的軟體商。」

IBM、微軟、SAP、甲骨文、BEA Systems和其他知名軟體商,都已在各自的應用軟體中加入Web 2.0科技。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表示,他們曾使用至少一種Web 2.0科技,大都是為了讓公司營運更有效率。

Forrester指出:「被企業資訊長視為最不必要的是社交網路和部落格,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如此回應。相對較明顯有益使用者的Web 2.0科技是RSS、wikis和內容標示,這些較少被視為不必要。」

Forrester建議小型的Web 2.0公司與知名軟體商結盟,並預言Web 2.0市場將持續整合。

甲骨文控告SAP竊取客戶資料

甲骨文公司(Oracle)22日宣布,已提出告訴,控告頭號勁敵SAP以駭客手法入侵甲骨文的客戶支援中心,並下載甲骨文專屬的軟體程式碼。

這樁告訴在加州北區的聯邦地方法院提出,訴狀中點名SAP及其全資子公司TomorrowNow為被告。訴狀列出一系列罪名,包括指控SAP與TomorrowNow濫用電腦詐騙、電腦資料存取與詐欺、以及蓄意干擾以牟取經濟優勢。

SAP發言人表示,在未了解訴訟詳情之前,不予置評。

甲骨文說,11月下旬曾發覺,該公司為PeopleSoft與J.D. Edwards客戶架設的客戶支援與維護網站出現異狀,下載活動的流量異常暴增。

檢查該客戶連繫(Customer Connection)網站後,甲骨文發現一萬多筆非法下載,而存取資料的是支援與維護合約到期或即將到期的客戶。甲骨文指稱,這些疑似ID遭人冒用的客戶當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即將成為,或最近已成為,SAP TomorrowNow的客戶。

甲骨文的訴狀指稱:「這是系統性的竊取甲骨文軟體與支援資料,而這些動作並不是從任一個真實客戶的所在地發出的。這些存取動作源自於一個位於德州Bryan的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也就是SAP美國分公司辦公室所在地,兼SAP全資子公司的大本營。」

2005年被SAP收購的TomorrowNow提供支援與維護服務,服務對象包括PeopleSoft與J.D. Edwards軟體客戶。2005年甲骨文併購PeopleSoft與J.D. Edwards之後不久,SAP就與TomorrowNow發動大規模行銷攻勢,力圖吸引PeopleSoft與J.D. Edwards軟體的用戶。

訴狀中指出,SAP職員涉嫌冒用多名PeopleSoft及J.D. Edwards的客戶登入帳號,存取甲骨文的客戶連繫系統,但提供的電子郵件地址、使用者名稱和電話號碼都是假的。

甲骨文向法院訴請對SAP發出禁制令,以阻止SAP存取甲骨文的客戶支援網站,另聲請下令要求SAP歸還非法祕密取得的甲骨文客戶支援與維護文件。

訴狀中還指出,遭到入侵的客戶連繫帳戶可存取軟體以及支援資料,而這些資源已超出客戶合約的範圍之外。

訴狀說:「冒用某客戶的身分,SAP突然下載大批資料,連續四天平均每天下載超過1,800筆。正常情況是,客戶平均每個月下載20筆。」

商用軟體業競爭激烈,諜影幢幢是常見的事,而甲骨文與SAP又是經常捉對廝殺的宿敵。

1999年,SAP對競爭對手Siebel Systems提出告訴,指稱自家的商業機密被裝進腦袋裡,隨27名公司重要職員跳槽到Sibel。次年,兩造達成和解。

2000年,甲骨文承認,曾經僱用私家偵探調查兩家在反托辣斯官司力挺微軟的研究機構,以查明他們是不是微軟出資設立的。這些受雇的私家偵探據說向清潔公司收購研究機構丟棄的垃圾。

〔網路世界〕Google網絡搜索業務在美國市場的市占率增速加快

路透加州電---美國互聯網調查機構comScore Networks周三稱,2月網絡搜索引擎巨擘谷歌(Google)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上升步伐加快.

月度調查顯示,2月份Google在美國網絡搜索市場的占有率從1月的47.5%上升至48.1%.而從去年12月到1月,Google市占率增幅僅為0.2個百分點.

comScore數據顯示,過去兩年,Google在美國搜索市場的市占率大幅上升.2005年1月,公司這一業務的市占率為35.1%,雅虎(Yahoo)則為31.8%.2006年1月,Google的市占率升至41.4%.

據comScore,作為Google在網絡搜索業務方面最接近的競爭對手,雅虎2月份的市占率為28.1%,同1月持平;而微軟這一業務的市占率從10.6%降至10.5%.

IAC/InterActiveCorp的Ask.com 2月市占率下降0.2個百分點,至5.0%.美國時代華納(Time Warner)的網上搜索業務市占率下降0.1個百分點,至4.9%.

comScore數據顯示,在美國消費者69億次網絡搜索中,Google用戶的搜索次數為33億,雅虎和微軟用戶的搜索次數分別為20億和7.3億.(完)

微軟暫時關閉影片共享網站

微軟的視訊共享網站Soapbox目前將暫停接受新用戶兩個月,以便進行防止盜版機制的建立。

微軟週四已經同意為媒體公司散佈電影與電視節目,但Soapbox在上月測試推出後,裡面還卻充斥許多網友非法拷貝放上來的影片。

微軟線上服務部門總監Adam Sohn表示,Soapbox未來暫且將不再接受新訂戶,但既有用戶還是可以繼續使用。

Soapbox站上的盜版作品勢必會讓微軟相當難堪,因為微軟若不作為,未來該公司一方面幫News集團與NBC Universal發佈影片的同時,公司期下另一個網站就會跟著出現許多盜版品。

微軟、AOL與Yahoo都已經同意加入一個超大型的媒體線上計畫,此一新的影片網路預計今下推出,屆時會有數十家電視與兩大電影商提供完整的節目與電影供網友觀賞。

線上視訊市場一直被著作權問題所困擾,比如最大的YouTube網站上,就有許多未經版權所有人同意就放上來共享的內容。

微軟為了打擊這種情況,將採用Audible Magic的數位指紋技術來防止網友上傳有著作權保護的影片。

Sohn表示此一改變並非合作夥伴的要求,但是他們的確相當想瞭解微軟會如何克服這種盜版問題。

影視大廠、微軟、Yahoo結盟圍剿YouTube

這或許是對問世僅兩年的YouTube最大的恭維:兩大媒體集團決定聯手對抗這個影響力無遠弗屆的影音分享網站。

全球三大入口網站美國線上(AOL)、微軟MSN和雅虎,22日宣布將提供兩大媒體集團NBC Universal和新聞集團(News Corp.)之合資公司所製作的影音內容。訂於今夏登場的新影音網路,將提供至少十幾個電視網和兩大片商出品之完整長度的電視節目、電影和短片。

分析師表示,這項線上影音市場史無前例的合作案,無疑是被YouTube的獨大所激發而出。雖然YouTube現在幾乎專攻5分鐘以內的影片,某些業界人士認為,該站提供全長電視節目和電影只是時間的問題。

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Josh Bernoff說:「YouTube把這些人嚇壞了。(好萊塢)尤其害怕那些不太重視版權的強勢網路公司。」這次合作的各方都不願明說他們是針對 YouTube。新聞集團營運長Peter Chernin和NBC Universal執行長Jeff Zucker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們稍早已致電(YouTube母公司)Google執行長Eric Schmidt,說明這項合作案。

Chernin說:「這顯然不是個YouTube殺手。我們長久以來一直相信普及通路的力量和益處。事實上,我們願意接受任何符合我們經濟條款和著作權保護條款的人加入。」根據雙方的合作協議,NBC Universal和新聞集團的影片將集合交由AOL、雅虎和MSN提供觀賞,內容包括全長的熱門電視節目和賣座電影。微軟線上服務集團經理Adam Sohn表示,合資公司的主要收入將來自銷售線上廣告,收益由合作的各方均分。

不同於YouTube,這些影片大多會附加廣告。包括思科(Cisco Systems)、英特爾和通用汽車(GM)都已買下若干節目的廣告空間。新的合資公司暫時由NBC Universal數位長George Kliavkoff職掌,其他管理職務則由兩家公司的高層調任。

本月稍早才具狀控告YouTube侵權的另一媒體集團Viacom也準備透過Joost、Google Video和蘋果公司等線上通路發行節目。針對這起合作案,Viacom表示:「業界歡迎這個尊重著作權的新線上影音通路平台。」

僅管如此,YouTube表示仍將繼續與新聞集團旗下的福斯廣播(Fox Broadcasting)及NBC維持合作關係。YouTube全球通訊經理Julie Supan以聲明表示:「我們相當重視與NBC和福斯的關係,他們將持續上傳內容,宣傳他們的當家節目,我們也期待與他們在未來的合作。」

微軟的Sohn表示,這項合作的目標是用高品質的形式,提供熱門的電視節目和電影。他說:「如果品質很差或網站上不去,這件事情不會成功。這些不是不懂如何製作流暢體驗的小公司,我們會提供一個擁有高品質內容的安全、合法的形式。」(陳智文/譯)

LG 22吋寬螢幕壯闊登場

LG液晶螢幕規格配備再創業界紀錄!LG最新推出的22吋寬螢幕—L226WT以對比度3000:1再創業界新標準,畫質表現再進階;獨家研發的EZ Zooming功能,只要輕輕一按即可調整螢幕畫面大小!此外,L226WT更榮獲Microsoft Vista Premium認證,高規格配備加上LG獨家研發功能,是電玩達人及電腦玩家的首選!
規格再提昇 邁向新紀元

LG產品企畫部協理朴溟吉表示,LG自去年在台大規模推出一系列液晶螢幕以來,已獲得相當的矚目,從時尚外觀設計到頂級功能配備,從文書處理到影音娛樂,各功能導向產品兼具,產品線相當完整,再加上超高規格產品配備及多項領先業界功能,已獲得許多玩家的肯定,更添LG在台經營液晶螢幕市場的信心!

而此次推出的L226WT則為LG旗下首款獲得Windows Vista Premium認證機種,並配備其他超高規格配備,未來更將引領潮流,陸續在台推出其他搭載Windows Vista Premium認證機種,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帶動銷售,藉此實現LG搶佔國內液晶螢幕10%市佔率目標。

3000:1超高對比度 寫下業界新標準

繼2006年LG推出的鑽石機(L1960T)以2000:1創下當時業界最高對比度後,LG L226WT再次以3000:1的超高對比度寫下業界新標準,栩栩如生的畫面及多層次的立體感,讓您欣賞影片更具真實感;5毫秒的超快反應速度更大幅提昇動態影像表現畫質,欣賞動畫影片不再受殘影的干擾;而22吋寬螢幕大尺寸的設計,磅礡震撼的視覺效果更甚一籌!

榮獲Windows Vista Premium認證

為了提供消費者品質最具保障的產品,LG L226WT已榮獲Windows Vista Premium進階認證,採用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建議的最佳解析度1680 X 1050面板,大幅提昇畫面的細膩度,並支援所有Windows Vista所需功能,完整呈現Windows Vista動態的系統操作方式,讓消費者輕鬆享受電腦升級的最佳體驗!

EZ Zooming 縮放畫面一指搞定

「Life is Good」一向是LG產品研發的主要考量,透過操作更為簡便、功能更貼心的產品設計,提昇消費者生活品質。L226WT搭載的LG獨家研發「EZ Zooming」功能便是最佳典範,摒棄層層設定,將調整畫面大小的程序化繁為簡,使用者僅需輕輕按下位於螢幕左下方的按鍵,即可立即調整顯示畫面大小,如此簡易的設計,適合全家大小使用,縮放畫面一指搞定!

頂級配備,視覺享受再晉級

除了上述新增功能及領先業界配備外,LG液晶螢幕的基本配備,也搭載於L226WT上。HDCP(高頻寬數位內容保護)及DVI(數位視訊介面)提供更為清晰的高畫質影像,輕鬆告別模糊影像的困擾。LG獨家研發的「數位對比提昇技術」(Digital Fine Contrast,簡稱DFC)一舉提昇對比度至3000:1,無論是看電影、動畫,或是需要快速移動的運動遊戲,LG的DFC「數位對比提昇技術」可自動將每個影像的對比率最佳化,呈現完美圖像,與豐富的層次感,讓觀眾欣賞到絕佳的影像。而另一項獨家專利—超色差處理晶片(f-ENGINE),則能使畫面柔和,並且增強色彩的飽和度,降低眼睛的疲勞,共有四種常用的使用模式可依個人所需做選擇,包括文字、電影、照片及使用者自訂等模式。

LG L226WT已於國內各主要通路完成鋪貨,建議售價為12,900元,頂級的配備、合理的價位,是您添購新螢幕、電腦升級的不二選擇。

【有關LG電子】
LG電子成立於1958年,為全球消費性電子、資訊及通信領域的創新先趨。LG旗下有七十七個行銷據點遍及全球,員工人數超過67,000人,2005年合併營收超過450億美元,其在CDMA手機、DVD播放器、光儲存產品、冷氣空調、吸塵器與微波爐等產品的銷售業績皆居於全球之冠。LG由四大業務經營單位組成:行動通訊公司(Mobile Communications Company,MC)、數位顯示公司(Digital Display Company,DD)、數位媒體公司(Digital Media Company,DM)以及數位家電公司(Digital Appliance,DA)。

LG數位顯示在電漿電視、液晶電視、HDTV及顯示器等領域,以其最具前瞻性的核心技術,穩坐世界銷售冠軍,並以全球最大電漿模組生產廠之姿,成為第一個發展最大尺寸76吋電漿電視的品牌。詳細的資訊請參考網站www.lge.com 或台灣官網 www.lge.com.tw。

代理資料: LG (電話: 3543 7777)
建議售價: $2,990

2007年3月22日星期四

Google擴大測試有結果才付費廣告系統

網路搜尋龍頭Google週二表示,將擴大測試有結果才需付費的廣告系統。業界人士預測,Google加入戰局將加快這種模式成長,使所有大型搜尋業者最後終須跟進。另英國衛報指出,Google希望將自身的行動電話系統Gphone打進歐洲市場,另一科技集團蘋果亦然,都在物色當地業者洽談合作。

根據紐約時報週三在報導中指出,Google擴大測試的系統,係讓廣告主只有在廣告刺激消費者採取某種行動後,如採購某項商品、訂閱某種通訊刊物或簽字同意接收抵押貸款經紀商或汽車經銷商的報價等,才需要付費。

這種按結果計費(cost per action)的模式,由廣告主先定出他們願意付費的結果種類,如採購或是下載軟體,然後網站的發佈者再選擇,是否要刊登某一個或某一群的廣告。

按結果計費的廣告模式,對廣告主將極具吸收力,因為可以降低廣告淪為空包彈及詐欺式點閱的風險,有利節省成本。這種廣告模式,諸如ValueClick等所謂「加盟式行銷」公司在線上已行之多年,另也見用於Snap、Turn等搜尋引擎的後起之秀。Snap執行長麥可戈文預測,所有大型的搜尋業者最後終將擁抱這種模式。

另據英國衛報報導,Google及蘋果這兩家美國科技巨擘,希望將自身的行動電話系統打進歐洲市場,都在找尋當地居於領先的業者洽談合作。蘋果意欲在今年底前,為其iPhone和單一、泛歐洲的業者敲定協義,至於對象,業界人士指Vodafone已脫穎而出。

Google則已和Telefonica在內的業者洽談過,關於產製更易於使用者透過手機上網搜尋資訊的「GPhone」。近來亦盛傳,三星和Google正開發行動電話用的作業系統。

2007年3月21日星期三

My Academic Calendar Semester B 2006 - 2007


Academic Calendar

Semester B 2006 - 2007


Wk S M T W T F S Events / Public Holidays

January 2007 Semester B 15 Jan 2007 to 28 Apr 2007


1 2 3 4 5 6

27 Dec 2006 - 13 Jan 2007 Semester Break
1 First week-day in January


7 8 9 10 11 12 13
Wk 1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Semester B starts
Wk 2 21 22 23 24 25 26 27
Wk 3 28 29 30 31




February 2007





1 2 3
Wk 4 4 5 6 7 8 9 10


Wk 5 11 12 13 14 15 16 17 15 Graduation Date
16 - 22 Lunar New Year Break
17 - 20 Lunar New Year Holidays

18 19 20 21 22 23 24
Wk 6 25 26 27 28




March 2007





1 2 3
Wk 7 4 5 6 7 8 9 10
Wk 8 11 12 13 14 15 16 17
Wk 9 18 19 20 21 22 23 24
Wk 10 25 26 27 28 29 30 31

April 2007
Wk 11 1 2 3 4 5 6 7 5 Ching Ming Festival
6 Good Friday, 7 Day following Good Friday

5 - 11 Easter Break

8 9 10 11 12 13 14

9 Easter Monday

Wk 12 15 16 17 18 19 20 21
Wk 13 22 23 24 25 26 27 28 28 Last Day of Teaching

29 30




30 Apr - 5 May Student Revision Period

May 2007



1 2 3 4 5

1 Labour Day


6 7 8 9 10 11 12

7 - 19 Examination Perio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1 May - 9 Jun Semester Break
24 Buddha's Birthday

27 28 29 30 31



June 2007






1 2

3 4 5 6 7 8 9



〔半導體產業〕英特爾及超微認為廉價電腦並不能打開貧窮國家市場

路透德國漢諾威3月18日電---全球兩家主要電腦芯片製造商在漢諾威CeBIT科技展上表示,發展中國家的低收入者並不需要低成本的廉價電腦,他們買得起能夠上網、功能齊全的二手電腦。

英特爾(Intel)和超微半導體(AMD)幾近壟斷全球每年2.5億台電腦中的關鍵芯片--微處理器。雖然全球手機業已經大幅降低售價至30美元以下,但這兩家公司並不為所動。

「消費者希望使用一般電腦,而不是次等規格的電腦,」英特爾歐洲、非洲及中東區經理莫拉萊斯(Christian Morales)在科技展上接受採訪時說。CeBIT科技展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貿易展覽。

佔個人電腦成本中最大比例的零件就是微處理器,而處理速度最快,技術最先進的微處理器一顆就超過200美元,其他比較昂貴的零件包括大尺寸的平面顯示螢幕,記憶晶片及數碼多功能光碟機(DVD),硬碟及軟體等。

因此毫不意外地,今年全球手機的普及人口可以達到30億消費者,包括偏遠及貧窮地區,而能購買電腦的消費者只有富庶區域的10億人口。

**網路連接成本才是關鍵**

 英特爾及超微半導體則堅持個人電腦的成本並不是防礙普及的原因。

 「我到印度可以買一台不到50美元的電腦,因為那裡有二手市場。同時因為個人電腦的相容性,多數的主要軟體都可以執行,」超微的全球銷售及行銷經理迪法蘭科(Stephen DiFranco)指出。

隨著手機價格越來越便宜,發展中國家的低收入消費者開始傾向於使用手機來實現上網的目的。但芯片製造商仍可盈利,因為發送網頁和提供服務給手機用戶的電腦伺服器也需要使用它們製造的芯片。

莫拉萊斯負責的業務區域從富裕的瑞士到貧窮的非洲馬利,他認為,上網費用昂貴才是阻礙非洲消費者購買電腦的真正原因。

他解釋說,「巴黎居民付出的寬頻連網費用竟然只是非洲民眾的五分之一。」

而英特爾在數年前針對大學,學生及消費者的研究發現:互聯網連接才是銷售電腦的關鍵。

2007年3月20日星期二

Adobe搶鮮版Apollo亮相

奧多比公司(Adobe Systems)19日發布搶鮮版Apollo軟體,讓使用者能在線上及離線時執行網路程式。

首批發布的是alpha版,beta測試版預定在今夏釋出。1.0版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早期版Apollo軟體的主要對象是網頁設計人員以及程式設計師。這款軟體可免費下載,內含軟體開發工具包,以及執行Apollo應用程式所需的runtime軟體。

Apollo是讓網路應用程式與桌上型電腦連結的橋樑。為Apollo功能而寫的應用程式,執行起來就像普通網路應用程式一般,但感覺上與執行安裝在本機 電腦裡的軟體沒什麼兩樣。舉例來說,Apollo應用程式也會在電腦桌面上擺一個圖示,電腦一連線就會自動重新連結。

奧多比平台事業部軟體架構長兼資深副總裁Kevin Lynch說:「這是很棒的runtime環境,適用於經常使用的網路應用程式,也適用於使用者與本機資料互動頻繁的情況。」

以後,隨著這款軟體普及化,使用者即可下載runtime軟體到桌上型PC,以便執行Apollo應用程式,如同執行Flash網路動畫需要先下載Flash Player一樣。

這款軟體眾人期待已久,所謂「豐富網頁應用程式」(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RIA)的開發社群更是迫不及待。RIA指的是具備傳統桌上軟體之互動性的網路應用程式。

現在,有愈來愈多的替代品可用來打造跨平台RIA,例如奧多比的Flash、Ajax微軟的 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Everywhere以及OpenLaszlo。

Apollo軟體的alpha下載版可在Windows以及Macintosh環境執行。此軟體支援HTML、 JavaScript和Flash程式設計,也能顯示奧多比的PDF文件格式。支援Linux的版本也在醞釀中,預定在Windows版與Mac版之後推出。

Lynch說,奧多比訂於3月底前釋出Creative Suite 3,該軟體亦可讓使用者製作Apollo內容,因為奧多比已把Illustrator等應用軟體與Dreamweaver網頁開發程式進一步整合起來。(唐慧文/譯)

常玩賽車遊戲 駕車易生意外

【明報 專訊】玩駕駛賽車的電子遊戲,毋須理會道路安全,即使橫衝直撞,汽車損 ?F,「駕駛者」也不會受傷。德國有研究發現,常玩賽車電子遊戲的人,在現實駕車時,道路安全意識會變得鬆懈,遇到交通意外的比率,亦會高於不玩賽車電子遊戲的人。
慣遊戲競技 對道路安全變鬆懈
德國安聯技術中心與慕尼黑 Ludwig Maximilians大學展開一項實驗,研究 198名男性駕車和玩賽車電子遊戲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經常玩賽車遊戲的人士,過去曾發生交通意外的比例較高。研究人員其後從中挑選 68名男性,讓他們進行電腦模擬駕駛,參加者可以隨心所欲發揮自己的駕駛技術,毋須擔心超速及碰撞等,結果發現,經常玩賽車遊戲的人,在模擬駕駛出現事故的機率亦較高。
研究人員再選出 83名男性,讓他們自行選擇賽車遊戲或其他電子遊戲,然後再訪問他們,結果發現,選擇賽車遊戲的人士,較有冒險精神。研究人員分析,賽車遊戲通常有競技成分,玩這類遊戲的人從中帶來刺激感覺,令他們變得願意面對較高的風險,對道路安全因而變得鬆懈。

社會應多創「宣泄」渠道解「網癮」

【大公網訊】「不好意思,我要下了,12點宿舍要關門了」,羅軍(化名)急匆匆地和遊戲中的「戰友」們依依惜別,他是一名資深的網路遊戲迷,但是,他也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優等生」。
根據網路成癮的相關調查,患上此種症狀的人群類型各異,「差生」並非唯一「主力」。
從「網民」的構成看,網路成癮有教育制度的原因,還有其他各種類型不一的因素。有關研究發現,網路成癮與人格特質也有關。中度至重度的抑鬱程度與網路成癮存在相關,一些與抑鬱相關的人格特質,如低自尊、缺乏動機、尋求外界認可、害怕被拒絕等可能是促成網路成癮發生的原因。
家庭教育錯位是誘發因素
在眾多網民中,最受關注的是大中學生,由於缺乏自控力,他們更容易在網路世界迷失。廣州電大學生尤海波說,預防學生網路上癮,家庭教育是個很重要因素。就他的了解,現在廣州不少家庭父母在家不是打麻將就是聊很多無聊的家常,有的父母一發現孩子去網吧不是打就是罵,他們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給孩子關懷夠不夠?
網癮本質是一種強迫症
廣州市南方醫院心理科的洪軍主任表示,現在國內對網癮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不過總體來講網癮是一種強迫性症狀的表現,成癮高發期一般在15~20歲,17歲達到頂峰。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主任高文斌提出,研究網癮首先要回答「網路給了青少年什麼」。可供選擇的途徑不夠,青少年就會尋找其他的替代品。目前,網路成了最大的代替品。
據了解,目前網路可以說是學生排解壓力、宣泄鬱悶的最普遍渠道。
「這次網吧猝死事件敲響了警鐘。」廣州電大研究社會學的胡秦葆教授表示,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反省,給我們大中學生的課餘生活應創造更多放鬆身心的平台。
來源:廣州日報

傳Google手機代號Switch 外形酷似黑莓

日前有關搜索巨頭Google要造手機的傳聞甚囂塵上,從網路上現身的所謂Google手機圖片來看,這款代號為Switch的手機產品外形上類似于黑莓,但是它具備更為強大的互聯網功能。
然而來自眾多新聞機構、博客、網站、分析家投資者的消息並沒有給出搜索巨頭製造手機的充分理由。畢竟這是一個競爭近乎殘酷的市場。從中國台灣廠商明基公司的案例中可見一斑,在其收購西門子公司的手機業務部門之後一年,10億美元的虧損讓明基公司開始放棄手機業務。來自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激烈競爭讓明基在手機市場的份額下滑了一半。
事實上有關Google手機的傳聞早在去年12月份就開始了,當時傳聞搜索巨頭將攜手中國台灣手機合同製造商HTC公司開發這一產品。
可是關於這些傳聞依然沒有足夠的理由來闡述Google這麼做的原因。畢竟Google是家軟體公司,而不是硬體製造商,而且數年前業內也傳聞它要製造PC機,然而證實這一傳聞是錯誤的,Google只是開發了PC機軟體。
一些業內人士稱,Google想要製造類似蘋果iPhone之類的手機產品,有可能會將其稱為gPhone。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業內幾乎每一個廠商都像製造出類似蘋果iPhone之類的產品,為此搜索巨頭也不例外。然而這一理由過於牽強附會,蘋果之所以要進軍手機市場是因為它一直就在從事硬體製造業務,而且其目的是為了捍衛其數字音樂播放器業務,畢竟越來越多的功能包括音樂播放開始植入手機中。
而且一旦Google擁有了自己的手機,無疑它將成為其合作夥伴包括三星、、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公司的競爭對手,這些手機製造商正在將搜索巨頭等的軟體植入其手機產品中。至於移動搜索業務,這些廠商可以選擇雅虎和微軟公司等,而Google屆時將失去這些最有價值的合作夥伴。
還有傳聞稱Google開發手機是為了製造一個廉價的上網設備,從而提高全球的互聯網使用效率。然而關於這樣的項目早就誕生了,1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之中。此外,手機製造商也構思出了具備互聯網功能的廉價手機產品。
上星期Google在西班牙運營部門的主管告訴新聞網站Noticias.com,稱搜索巨頭的一些工程師正在探討手機開發事宜,並開始著手這麼做了。的確,這一消息可信,因為搜索巨頭向來就鼓勵其工程師將其部分工作時間用於實驗性的項目研究,可是這些研究項目絕大多數會胎死腹中。
事實上,華爾街日報在上週六就稱,所有有關Google要造手機的傳聞都沒有被證實,大家都被誤導了,但是Google的確是在開發一款手機軟體產品,其複雜性超出了其先前的產品。無疑這個消息聽起來,更像是搜索巨頭的所作所為。 來源:eNet矽谷動力

視頻共用網站YouTube舉辦首屆YouTube視頻獎

著名視頻共用網站YouTube19日宣布,將舉辦首屆『YouTube視頻獎』,評選出2006年度最佳原創視頻。這一獎項被熱衷網路視頻的玩家視為一大盛事,他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即便是草根出身的視頻明星們也可以像影視大腕一樣走上紅地毯,上台領取這一網路視頻界的『奧斯卡』獎。
  選我喜歡
  YouTube19日發布消息,將舉行首屆『YouTube視頻獎』,評選出2006年度最受歡迎原創視頻。參選視頻將參與7大獎項角逐,分別為最佳原創、最佳內容、最佳視頻系列、最佳喜劇、年度最佳音樂人、最佳紀錄片以及最具人氣視頻。
  隨著YouTube網站人氣越來越高,『寂寞女孩15』、『OKGo』樂隊等一些YouTube熱門視頻也將成為人們關注的物件。此番,他們都將參選『YouTube視頻獎』。
  公眾可登錄www.youtube.com/YTAwards 觀看提名視頻。19日至23日,YouTube會員可上網投票給自己喜愛的視頻短片。YouTube將於25日宣布獲獎名單,獲獎短片將發布在網站醒目位置,而短片作者也將獲得一座YouTube特別定制的獎杯。
  『我們希望將最熱門的視頻展現在人們面前,交給網站用戶挑選最喜歡的,並給予這些視頻創作者額外的肯定與獎勵』,YouTube產品市場部經理傑米‧伯恩說。之前創意視頻的評選,大多僅是依據點擊率評定。
  人氣第一
  伯恩說,他們有意把YouTube視頻獎辦成一年一度的網路視頻評選盛事,但這也取決于今年視頻獎是否能夠獲得成功。
  『現在還有待觀察廣大用戶對評選的反應和支援度,但就我們看來,隨著YouTube網站影響力逐漸擴大,視頻評選活動一定會越辦越大、越辦越火』,伯恩說。不久的將來,YouTube甚至會舉辦一場獲獎視頻頒獎典禮,這些網路創作紅人也會從網路世界中走出來,以真實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
  2006年,全球最大搜索引擎商谷歌公司以16.5億美元將YouTube網站納入旗下。這家2005年2月剛成立的視頻共用網站,至今已經成為人氣最高的網站之一。
  根據comScore網路公司對今年1月份上網情況的調查,YouTube網站1月份全球訪問量共有1.335億人次。
  熱門提名
  創意視頻蓋茨也愛看
  網路視頻取材廣泛,形式vh樣,已經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並發展出各種形式。
  『我們看了去年最熱門的視頻,』伯恩說,『視頻內容和形式一直在推陳出新,不斷有更新的創意湧現出來。』
  獲得提名的創作人有著名網路播客保羅‧羅比內特(網名『雷內托』)和彼得‧奧克利(網名『老年人1927』)。『巴拉茨和貝雷塔』以及『斯莫士』短片獲得喜劇類提名。
  短片系列『寂寞女孩15』和『問一下武士』也獲提名。
  大熱門樂隊『OKGo』也許是提名名單中最具專業性的人員,獲獎作品是他們最著名的、以不斷重複肢體動作為特色的音樂錄影帶『再來一遍』。
  網路時代,視頻已經成為一種新媒介。人們喜歡在網上觀看別人的視頻,並也熱衷于把自己拍攝的視頻短片上傳,讓別人一同欣賞。就連微軟公司老總比爾‧蓋茨也說,自己喜歡在下班後觀看YouTube上的視頻短片。

專家建議網民無需恐慌灰鴿子病毒

灰鴿子來了·病毒之爭
熊貓燒香餘熱未盡,一場病毒與非病毒之爭,上周起在金山與灰鴿子工作室之間展開。
金山總裁雷軍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灰鴿子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病毒,其背後是一條製造病毒、販賣病毒、病毒培訓為一體的黑色產業鏈,從某種意義上講,灰鴿子的危害超出熊貓燒香十倍。”
記者發現病毒竟有自己網站
昨日,被稱為“灰鴿子病毒產業鏈之首”的灰鴿子工作室在官網上發表聲明稱:鋻於近日某殺毒軟體公司進行公關宣傳時,使用了灰鴿子字樣,使廣大網民誤以為本工作室的軟體產品具有病毒特徵。為了避免公眾受到此類商業公關行為的誤導,澄清事實。灰鴿子工作室于2003年年初成立,定位於遠程式控制制、遠程管理、遠程監控軟體開發,主要產品為灰鴿子遠程式控制制系列軟體產品。灰鴿子工作室的軟體產品,均是商業化的遠程式控制制軟體,提供給網吧、企業用戶及個人用戶進行電腦軟體管理使用;上述軟體均已經取得國家頒布的電腦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受著作權法保護。當前受到媒體關注的灰鴿子病毒,並非灰鴿子工作室的產品。
記者在其官網除看到“灰鴿子專殺工具”外,還在其左側看到一欄“免責聲明”:本站無法鑒別判斷用戶使用軟體的用途,敬請用戶合法使用本站所提供的軟體。用戶一旦因非法使用本站軟體而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其造成的一切不良後果由行為人獨立承擔,本站概不負責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同行直指“灰鴿子”詭辯
針對灰鴿子工作室發佈聲明,聲稱“灰鴿子是一款商業化的遠程式控制制軟體”等言論,金山卻認為,該聲明完全是混淆視聽、愚弄公眾的詭辯之詞。一位業內人士卻表示,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及逐漸普及,病毒傳播已出現一個新的轉捩點,通過網路傳播的第二代病毒開始出現。其本質與基於文件的第一代病毒有很大差異,它的傳播基於網路、郵件和瀏覽器,蠕蟲(worm)和木馬(Trojan horse)無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不過目前業內多將“木馬”稱為惡意程式,它們是一些表面上看似有用的電腦軟體,實際上卻是危害電腦安全並導致嚴重破壞的程式。它可以成為別人控制這台電腦的“後門”,從而竊取用戶的資訊。在業界,一個被控制的電腦叫“肉雞”。在國內每“只”可賣到1元左右,這樣的“肉雞”可使用幾天;如果可以使用半個月以上,則可以賣到幾十元。對於病毒或惡意程式的製造者和“經紀人”而言,如果控制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台這樣的“肉雞”,盈利空間是難以想像的。
權威聲音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研究互聯網多年的于國富律師,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首先,在討論灰鴿子問題時,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灰鴿子。據我所知,灰鴿子是很老的一段開源程式。有很多程式員在從事這段開源程式的開發和使用,有些人從它基礎上發展出了商業性的遠程式控制制軟體,另外一些人則從自身角度對其進行了某種程度的濫用。至於媒體報道的灰鴿子工作室,其商業性的遠程式控制制軟體,由於不具備自我複製、自我傳播的特性,顯然並不符合病毒的概念。”這類軟體的生產企業有很多,就連微軟生產的windows系統也有遠程式控制制類的模組監控,但如果這個是違法的那微軟肯定不會做。
于國富認為:“軟體僅是一種工具,有人會用它做合法的事情,例如遠程辦公、遠程維護等。但也會有人用它做非法的事情,如果有網民不慎被植入了灰鴿子遠程監控程式,應該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實際上不管是中了木馬也好、遠程服務終端也好,有無對自己造成侵害,應由公安機關查處、判定。”
專家建議網民無需恐慌
瑞星和江民等反病毒廠商均對此提出異議,稱該病毒存在已久,目前並未大規模爆發。上週四,國家電腦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並未監測到“灰鴿子病毒”有大規模爆發的跡象。但也表示,他們注意到了網上的相關報道,也在密切關注此事。
昨日,一位來自殺毒軟體廠商的不願透露姓名的反病毒工程師表示,近半年來並沒有監測到灰鴿子病毒的大面積爆發。其中一位告訴記者,從長期的檢測數據來看,這個遠程式控制制(木馬)軟體的感染量較大。目前80%以上遠程監控軟體因具備開後門的類似“木馬”的功能,因此除了被用來進行公司跨地區的遠程監控外,還有一些以牟利為目的的駭客用來盜取虛擬賬號及物品。“灰鴿子”只是其中的一種,只要平時注意電腦日常防護,及時升級殺毒軟體的病毒庫,就能有效地將之拒之門外。信報記者徐婭萍
業內說法灰鴿子產生6萬多變種
金山毒霸反病毒工程師李鐵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大量網路用戶因為灰鴿子提供的“遠程攝像頭控制”、“鍵盤記錄”的功能而丟失網遊、網銀、QQ賬號及密碼,暴露大量個人隱私,造成了巨大損失。5年來,灰鴿子產生6萬多個變種。
據其介紹,一旦用戶電腦不幸感染,駭客或不法分子便可以通過控製程序隨時閱讀、複製、刪除用戶的文件,甚至是開關機、格式化磁片等操作,可以說用戶的一舉一動都在駭客的監控之下,灰鴿子的使用者甚至可以連續捕獲遠程電腦螢幕,還能監控被控電腦上的攝像頭,自動開機(不開顯示器)並利用攝像頭錄影,拍下網友的隱私。
信報記者賀文華
【相關鏈結】如何手工檢測灰鴿子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既然該安全風險由來已久,也儘管危險級別不高,但如果有時間,建議沒有安裝或及時升級殺毒軟體的用戶通過以下3步進行自檢:
系統進入Windows啟動畫面前,按下F8鍵,選擇“Safe Mode”或“安全模式”即可。
第一步:打開“我的電腦”→選擇功能表“工具”→“文件夾選項”→點擊“查看”→取消“隱藏受保護的作業系統文件”前的對勾→在“隱藏文件和文件夾”項中選擇“顯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夾”→點擊“確定”。
第二步:打開Windows的“搜索文件”→文件名稱輸入“_hook.dll”→搜索位置選擇Windows的安裝目錄(默認98/xp為C:\windows,2k/NT為C:\Winnt)。
第三步:經過搜索,在Windows目錄(不包含子目錄)下搜尋有沒有文件名以“_hook.dll”結尾的文件。
要清除灰鴿子只需要我們常用的殺毒軟體即可。如果遇到的變種不易被殺,清除2000/XP系統,步驟如下:
1.打開註冊表→點擊“開始”→“運行”並輸入“Regedit.exe”,點擊確定→打開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註冊表項。
2.點擊功能表“編輯”→“搜尋”→“搜尋目標”輸入查出的被感染的文件名,點擊確定,就可以找到灰鴿子的服務項。
3.運行註冊表,打開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項,將該項刪除即可。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2007年3月18日星期日

灰鴿子病毒"肉雞"叫價牟利 催生黑色產業

日前,記者用Google搜索“灰鴿子病毒”,搜索到約 268000 項結果;用Baidu搜索“灰鴿子病毒”,找到相關網頁約548000篇,其中關於如何用灰鴿子抓“肉雞”的教程隨處可見。

並且叫賣灰鴿子教程的人宣稱“包教包會”。

在他們幫助下,沒有任何基礎的人都可以從中國13700萬這一龐大的網路用戶群中,輕鬆捕獲那些疏于防範的用戶,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肉雞”。如果你恰好是疏于防範中的一員,很有可能已經成為“肉雞”很久了。隨著“灰鴿子門徒”群體增加,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悄悄地變成他們的“肉雞”。

隨後記者打開百度“灰鴿子貼吧”,讓人觸目驚心。一台台中毒的電腦被稱為“肉雞” 在網上公開叫賣,內陸“雞”0.1元到0.4元每台,遼寧“雞”0.5元到0.8元每台,廣東“肉雞”1元一台,港臺“雞”3元,外國“肉雞”5元……此類資訊在百度“灰鴿子貼吧”比比皆是。甚至在一些電子商務交易網站中,這些“肉雞”的賣主們儼然是一副“誠信經營”的模樣,採用誠信打分制,讓買主給他們打分。

他們通過交易網站、網路支付等正當的交易手段銷售從“肉雞”上盜竊來的QQ號碼、 QQ幣、遊戲幣、名人隱私資料、私人照片、私人視頻等,買家和賣家的交易就這樣在網上如火如荼地進行。除了倒賣“肉雞”、銷售盜竊贓物外,駭客們還操縱 “肉雞”,讓“肉雞”成為他們牟利的工具。

利益催生黑色“產業”鏈

發展到今天,灰鴿子已不僅僅是一個病毒這麼簡單。

據記者了解,2007年2月23日,灰鴿子2007 beta2版本發佈。該版本的隱形性更強,可以任意插入常見的程式,比如QQ、下載工具等。其程式性能也得到提升,可以同時監視多個目標主機,並對遠程監視的電腦進行如下操作:編輯註冊表;上傳下載文件;查看系統資訊、進程、服務;查看操作窗口,記錄鍵盤,修改共用,開啟代理伺服器,命令行操作,監視遠程螢幕,操控遠程語音視頻設備,關閉、重啟機器等。

由於灰鴿子採取了直接進程注入方式,利用HOOK API的方式實現病毒文件及病毒進程的隱藏,所有盜取用戶資訊的操作,遠程電腦的操作人員可能毫不知情。

同時,據記者觀察,更為可怕的是,目前,其背後已經形成了一條黑色的產業鏈條,任何一個網路菜鳥都可以通過購買灰鴿子病毒、拜灰鴿子高手為師而成為駭客,可以說,灰鴿子病毒演變到今天,已經催生了全民駭客時代的到來。

近日,記者通過百度貼吧聯繫上了幾個在網上銷售“灰鴿子”技術的不法分子,並通過QQ對話,從他們那裏證實了相關“灰鴿子”的傳聞。

網路安全 治理成難題

據反病毒專家李鐵軍表示,電腦病毒呈爆炸式增長,主要原因是由於隨著電腦技術的普及,以及木馬製作工具的氾濫,病毒變種增多病毒的製作也逐漸呈現商業化的運作。某些製作者小組甚至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要求為其提供針對特定目標的專門版本。病毒程式的模組化使得病毒製作的門檻降低,很多具備一定電腦知識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其自行組合。因此2006年病毒的變種迅速增加,以典型的“灰鴿子”木馬為例,高峰時期幾乎每天增加10余個不同變種,迄今為止共出現了6萬餘種變種,並連續三年榮登國內十大病毒排行榜。

同時,隨著網路越來越向真實社會靠近,流竄在互聯網裏的駭客或不法分子的攻擊行為也更有組織性,攻擊目標已經從單純的追求“榮耀感”向獲取多方面實際利益的方向轉移。利用“灰鴿子”偷拍他人“裸照”勒索錢財就是其中的一個例證。但目前中國的互聯網環境還不十分成熟,駭客或不法分子出於各種目的利用駭客木馬工具進行網路攻擊和遠程式控制制比較普遍。

對此,有法律專家指出,中國的互聯網立法比國外要落後許多。《電腦資訊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中規定製造和傳播病毒是違法的,但是對於木馬、駭客程式、“流氓軟體”等並沒有清晰的界定。這也是駭客們在網上公開叫賣“肉雞”而無人管的一個重要原因。

■實錄

記者與販賣灰鴿子木馬技術者的對話

記者:11:09:27 你好,我想學灰鴿子。

㊣網路小蝦:11:09:41 好,你有基礎嗎?

記者:11:10:04 沒有基礎,可以教會我嗎?

㊣網路小蝦:11:10:30 你學會了是要幹嗎?

記者:11:10:51 把我以前丟的QQ號碼偷回來。

㊣網路小蝦:11:11:55 你如果想學高級點的技術需要收錢。

記者:11:12:14 大概多少錢?

㊣網路小蝦:11:12:45 看你學什麼樣的了,我先給你看看我的鴿子吧。

(㊣網路小蝦請求您遠程協助,請選擇接受 還是 取消㊣網路小蝦的請求。㊣網路小蝦已經取消了遠程協助的請求。)

記者:11:15:55 你不會給我的是病毒吧。

㊣網路小蝦:11:15:59 那是遠程協助,我的技術,能讓你看到我的桌面。

記者:11:17:16 說實話,我現在沒有工作,能利用這個賺錢嗎?

㊣網路小蝦:11:17:27 能,你抓的肉雞可以賣,還可以盜QQ號賣和盜裝備賣。

記者:11:18:22 哈哈,這個不錯,不過好賣嗎?

㊣網路小蝦:11:18:58 網上有收的,有的肉雞1隻1毛,有的1隻1塊,什麼樣的都有。

記者:11:19:29 但是我從來沒有學過電腦,不知道能學會嗎?

㊣網路小蝦:11:19:51 暈,我教的全是你這樣的,只要你會打字就OK,我能教你鴿子,然後免殺,然後手動抓雞,還有批量挂雞,看你學什麼了。

記者:11:21:17 哦,那還好,那價格是多少啊?咱先約定好價格,否則你覺得價格不合理,再把我黑了,那我就慘了。

㊣網路小蝦:11:25:07 基本上鴿子和免殺你必須交錢學會,這個20元幫你搞定,生出來的病毒能過卡巴斯基和瑞星,然後一個手動抓雞,這個抓雞麻煩點,自己一隻一隻的抓,50元包你軟體更新,然後是批量挂肉雞100元,只要你開著電腦,就有肉雞上線。我昨天下午挂了4個小時挂了90台電腦,批量挂肉雞的話,基本上1星期上千沒問題,快的話可以到5000左右,網上現在的價格是3000隻100-200元,所以就算你不盜QQ和遊戲號,只賣肉雞也能把錢賺回來。基本就是這麼個價格。

記者:11:26:42 謝謝,我大概幾天可以學會?

㊣網路小蝦:11:28:27 鴿子和免殺我給你軟體,然後10多分鐘能學會,手動抓雞 30分鐘左右能學會,批量挂雞1小時以內能學會,你要是學盜QQ和刷QQ業務,價格就另算了。全部都學會基本上一下午搞定。

記者:11:35:25 對了,這個價格能學到控制別人的攝像頭嗎?還有能盜MSN賬號和密碼嗎?我想利用MSN上的視頻功能,偷看我在國外朋友的生活隱私能做到嗎?

㊣網路小蝦:11:36:56 完全可以監控,只要他有攝像頭就OK。

記者:11:37:44 交20元就能學到吧。

㊣網路小蝦:11:38:24 20隻能學會鴿子和免殺。

記者:11:38:39免殺可以令殺毒軟體對灰鴿子不起作用嗎?

㊣網路小蝦:11:39:13免殺之後,殺毒軟體就查不出來這個是病毒了。

記者:11:39:26所有的殺毒軟體都不怕了嗎?

㊣網路小蝦:11:39:38基本上所有的殺毒軟體全部能過。

記者:11:39:57 那我需要交多少錢能學會控制攝像頭呢?

㊣網路小蝦:11:39:40 最起碼到100元了。

記者:11:40:45 那我直接給你匯100就OK了吧?控制攝像頭,我得幾天能學會啊?

㊣網路小蝦:11:41:13 如果現在匯款,下午包你會。

記者:11:42:12 那怎麼保證我給你匯款之後,你會教我啊?

㊣網路小蝦:11:42:21 這個你放心,我教N多人,就靠這個吃飯,我不教你你去baidu貼吧一罵我,我還靠什麼吃飯啊,你說是不是兄弟!

記者:11:42:30 那你把賬號給我啊?

㊣網路小蝦:11:42:40 436742013281833××××

記者:11:42:51 好的,謝謝。

㊣網路小蝦:11:44:23嘿嘿。

相信上面這段對話對於許多普通網民而言,是很難了解到在他們的生活之外竟然有一個如此完整的製造、販賣病毒的“生態圈”。

瀏覽各大網路論壇,購買、出售灰鴿子木馬的人比比皆是,而購買灰鴿子教程、批量出售被灰鴿子控制的“肉雞”、企圖利用灰鴿子進行不法勾當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尤其是伴隨著灰鴿子2007的推出,這種不正之風正在互聯網迅速蔓延,灰鴿子的猖獗已經到了不得不管的地步!

Google在華推出搜索排行榜服務

【大公網訊】Google在中國正式推出熱榜服務,即搜索排行榜,該服務主要用以顯示Google各類熱門的關鍵詞,以及其熱門程度近期走勢。

據新浪網科技頻道報道,排行榜是搜索引擎常見的信息組織形式,通常用以表明某一領域內的流行趨勢情况,國內的搜索引擎在此前基本都已經提供了該服務。

Google官方稱,Google搜索排行榜是根據用戶搜索的情况生成,幷按不同的分類領域呈現。

Google新聞發言人向新浪科技表示,推出熱榜主要是爲了延長中文産品綫,以滿足各種使用習慣的用戶。「像我們的父輩,他們很多人不能熟練的使用拼音等輸入法,熱榜和導航服務可以滿足這部分用戶的需求」,她說。

目 前Google總共推出了45個排行榜,除了Google根據搜索記錄産生的排行榜,Google熱榜還收錄了其他來源的排行榜,但是以Google自有 排行爲主。Google新聞發言人稱,將來希望引進更多的第三方排行榜,目前的熱榜還在測試階段,先推出來主要也是希望讓第三方看到。

在「Google熱榜」的首頁上,除了最上面一排是固定的「Google搜索排行榜」,其他的排行榜是根據排行榜的訪問量進行排序的。衡量排行榜訪問量是綜合查看次數,點擊次數以及其分布規律等參數計算得出的。

「Google熱榜」是Google又一個本地化産品(www.google.cn/rebang/home)。前不久,Google曾推出專門針對中文用戶的網址導航服務。

\"灰鴿子\"

 來源﹕(chinesenewsnet.com)

殺毒軟件網站遭3小時持續攻擊 上萬個IP地址來自臺灣﹑河北等地。(chinesenewsnet.com)

本報昨天(15日)報道的《“灰鴿子”網絡病毒集中爆發》又有新進展。本周三﹐金山毒霸剛剛向用戶呼吁小心“灰鴿子”﹐認為其危害是病毒“熊貓燒 香”的10倍。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天﹐攻擊者竟然主動現身。昨天凌晨﹐30多名專職殺毒技術人員面臨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攻擊﹐攻擊者使用了遠程控制程序“灰鴿 子”﹐目標直指殺毒軟件網站。(chinesenewsnet.com)

  金山毒霸呼吁小心“灰鴿子”遭報復(chinesenewsnet.com)

金山毒霸事業部副總經理王欣把這場攻擊看成是一次報復。3月14日晚將近10點﹐程序員李鐵軍突然接到同事的電話﹐“要出事了﹐我在網上看到消息﹐有人要攻擊我們的網站。”這個信息的出處是網絡技術論壇“斐凡”﹐很多黑客技術愛好者常常聚集在這裡﹐可能有人有意或無意地放出消息。(chinesenewsnet.com)

消息很快被證實了。10點以後﹐程序員們截獲了分別來自臺灣﹑河北廊坊﹑河北衡水﹑北京朝陽等地區眾多IP地址的攻擊﹐最後的統計結果竟然是上萬個。“這些攻擊的目的是用瞬間多次的訪問拖垮服務器﹐導致網站不能被使用。”李鐵軍說。(chinesenewsnet.com)

幕後黑手挾持部分用戶到不法網站(chinesenewsnet.com)

更多的人確定﹐這次攻擊具有明顯的黑客攻擊的特點﹐比如發起攻擊的電腦之間沒什麼實際聯系﹐但它們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同時訪問同一網站﹐“這些都 是被操縱的無辜電腦﹐幕後黑手以秒為單位不停地切換他們。”王欣說。現在仍無法判斷的是﹐這次攻擊是來自生產“灰鴿子”程序的官方網站﹐還是憤憤不平的黑 客所為。(chinesenewsnet.com)

在受到攻擊期間﹐瀏覽金山毒霸官網的部分用戶被挾持到幕後黑手指定的不法網站﹐一些用戶則無法登錄。經過緊急調整服務器配置﹐3個小時之後﹐金山毒霸的官方網站終于恢復正常﹐而為了防備再次發生的攻擊﹐所有留守人員都加班到凌晨3點。(chinesenewsnet.com)

“灰鴿子”成員揚言“請慎重考慮後果”(chinesenewsnet.com)

事實上﹐冒險者已經不是第一次對殺毒廠商發出威脅﹐3月13日﹐一位自稱是灰鴿子工作室的成員就曾致電金山公司的工程師﹐要求其“請慎重考慮打擊灰鴿子的後果”。(chinesenewsnet.com)

“我想到可能有危險﹐但沒想到這麼直接。”李鐵軍到現在仍然覺得整件事不可思議﹐“可能還會有別的報復者﹐畢竟這條產業鏈擴展得很快。”(chinesenewsnet.com)

據了解﹐現在使用“灰鴿子”操縱別人電腦的“工作者”月最高收入可達上萬﹐他們通過提供黑客培訓﹐倒賣別人電腦的控制權﹐盜取電腦中的QQ號碼﹑ 虛擬貨幣等獲取收入﹐更有人竊取電腦上的隱私資料借機敲詐。而現在﹐殺毒廠商正大光明地向“灰鴿子”宣戰﹐不知還會激怒多少潛在對手。(chinesenewsnet.com)

目前﹐我國關于互聯網安全的法律中只是對病毒做出了規定﹐而“灰鴿子”是一種遠程控制程序﹐它可以用作正常的程序監控﹐也可能用于違規控制別人的 電腦。截至記者發稿時﹐金山公司表示已連夜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了案情﹐正等待回復﹐與此同時﹐工程師們剛剛壓下又一輪攻擊。(張黎明)
( 新華網 )

2007年3月16日星期五

微軟搜索佔領聯想桌面 獲勝取代Google

微軟的搜索產品Live將出現在全球銷售的聯想電腦上,用最強勢的方式佔據用戶的電腦桌面。昨日,微軟和聯想雙方共同宣佈了此項排他性合作。

Live是軟體巨頭微軟向互聯網轉型的主打品牌,在Live.com的網頁上,用戶可以進行搜索,也能建立個性化的主頁。而為了讓用戶接受這些互聯網產品,微軟必須直接面對“先行者”雅虎和Google的競爭。

電腦預裝是搜索引擎必爭的戰場,因為初次裝機的用戶往往更容易使用和接受電腦“推薦”的產品,PC廠商龐大的出貨量是搜索巨頭最方便的推銷渠道。

至此,全球三大電腦巨頭已全都“名花有主”。去年,Google公司和戴爾公司合作,在戴爾電腦中預裝桌面搜索工具;位居第二的雅虎也把工具欄預裝到了惠普的電腦中。而在本次合作之前,聯想也曾經與Google就類似協議展開談判,但最終還是微軟取代Google成為勝利者。

據了解,在此次合作中,全球範圍內的ThinkPad筆記本、ThinkCentre臺式電腦和Lenovo 3000系列電腦都將預裝微軟Live服務,在中國地區則包括所有即將上架的聯想品牌電腦。

據接近微軟方面的人士透露,聯想將把微軟的新聞、資訊和搜索引擎網站Live.com設定為PC默認主頁,在螢幕下方也將出現明顯的微軟搜索標記。

分析師認為,聯想之所以選擇微軟,跟雙方多年來的默契合作大有關係。聯想是微軟在中國地區最強大的合作夥伴,每年從微軟大批量購入正版軟體,其中也包括微軟正全力銷售的新作業系統Vista;而聯想通過合作能收穫來自微軟的“幫助”,比如拿到更便宜的Vista系統,進而讓自己的電腦更有價格優勢。

來源:北京晨報

和Google專家親身相處的四天(上)

這次 Java 2006研討會請來兩位來自Google總部的Java大師Josh Bloch與Neal Gafter 來台灣參加,我和我找來幫我壯膽(從新加坡過來的,英文很好)的同事都獲益良多。在聯絡感情、練英文、以及陪他們在台北吃喝玩樂四天之中,我們聊了不少關 於技術方面的話題。不過我們聊的內容不是在於技術本身怎麼去使用,而是聊一些我們對於這些技術的看法,從他們的見解中,有些跟我心中的想法是一致的,只是 現在有大師背書,更加確認我的想法。這算是英雄所見略同嗎?

其中,我們聊到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AOP這個概念打從它出生,就有許多人關注和推廣。不可否認的,它確實對於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以下簡稱OOP)帶來了許多好處 和影響,可是在實際的程式/系統開發上,使用的人並不多。其實這樣情況是很自然的,OOP的概念也不是從Java之後才有,早在1970年代的 Smalltalk就是一套物件導向的程式語言,只是OOP演化了這麼久,藉著Java才大紅大紫。何故?Java是個好的程式語言,但它並沒有讓OOP 變得多簡單,主要是人們心態和邏輯上的「進化」,當傳統的結構化程式設計(Structured Programming)無法滿足對邏輯的需求時,OOP剛好彌補了SP的不足。雖然OOP的學習曲線頗高,但整個環境大勢已讓大家漸漸地朝這個方向走 了。

Josh和Neal也一致的認為,AOP是不錯,但要發光發熱還需要時間。目前底層的程式設計師,對於OOP都還不能全然的掌握,要他們再去學個AOP,寫出來的程式只會更爛,不會更好。

我們還聊到另一個更新的概念 – DBC (Design By Contract)。事實上原本Java就有DBC裡的interface概念,所以不靠外力的話,Java也可以利用現有的語法來達到DBC的實作。不 過就像之前Java語言本身沒有泛型(Generic)之前,有許多外掛的套件或其它變通的方式來讓Java達成泛型的功能,而iContract就是 DBC for Java的一種實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網搜尋,資料還不少,只是理論方面居多。DBC在學術裡是很受歡迎的,但要走出這個象牙塔,一樣得等待人們進化才 行。

我們這四天也不是全都在聊這種嚴肅的話題。我也基於個人的好奇,而問了他們一些有關程式開發人員最在乎的生涯規劃的問題。

Don't Copy & Paste

很多初學者問我是怎麼學習Java(或是程式設計)的?該怎麼走才能到達我今 天這樣的程度(成就?好像沒什麼特別的成就)?遇到這兩位大師,當然不能免俗的也問了他們類似的問題。網路上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我已經考上SCJP或我 已經會Java基本的語法了,接下來我該怎麼走?

當然我不是問這麼白爛的問題(其實也沒有好到哪去),我問他們該如何提昇自己的實力?「Don't Copy & Paste」, 兩位大師語氣很重地說了這句話。他們說你在Copy & Paste的過程中,因為你不了解你copy的東西,它往往90%都是不必要的,而且以他們的經驗來說,幾乎都會出錯!有重覆性或可reuse的功能,就 把它們設計成library或framework。就算你非copy不可,也要確切知道每一行程式碼在幹什麼,這樣將來出錯時,才知道怎麼找出bug來修 改。相信很多senior再帶junior時,一定都遇到只會copy,而不懂到底copy了什麼的junior;而最後當然是由senior邊收邊唸地 收爛攤子。

此外,至於如何更上一層樓,兩人的回答很一致:「Join Open Source Community」。 Join的方式從單純的review code,到真正的貢獻你所寫的code都算,要join到什麼程式,就看個人的功力囉。就像學習書法或畫畫,剛開始也都是臨摹別人/前人的作品,有了基 礎之後,進而發展出自己的風格。學習程式設計也適用這樣的方式,review code就是這個用意!人家的code不一定寫的好,初學時你可能無法看出不好的地方,或是還沒有能力修改地更好。

Joshua Bloch: Google首席Java架構師(Chief Java Architect)
Neal Gafter:Google專任工程師兼Java講師

兩人在到Google之前都是Sun的資深 工程師,對於Java核心及Class Library的開發與設計著有貢獻,合著《Java Puzzlers》一書。 Bloch並著有暢銷書籍《Effictive Java》。

Community除了code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是mail list或是forum。經由大家腦力激盪,你可以在整個討論的過程式學到很多。除了寫程式功力上的幫助之外,你還可以學會team work、process、version control,而且志同道合的學習伙伴會讓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愉快、更有信心。不過大家要join這些open source community第一個要克服的問題,可能是英文,讀好還,因為你可以邊讀邊查字典;寫的話就只能多練習囉。

兩位大師的程式設計生涯已經超過25年,是什麼讓他們能這樣一路堅持下去?他們的回答是:「Passion」,依自己的興趣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才會持 久。但要怎樣才能讓這股熱情一直持續呢?這就要看你所做的事情,是否能讓你獲得正面的回饋,Josh說,他覺得他能夠寫一本好書,讓大家從這本書中得到很 多的幫助,他認為這樣的成功對他的意義很大,進而更有動力繼續寫出更好的書。(明天待續)

「世界只需五台電腦」

前 IBM 董事長Thomas J. Watson 一直被謠傳曾說過「世界只需要5 台電腦」這樣的經典名言。

但昇陽執行長Greg Papadopoulos認為,這概念最終會成真。他在自己的blog中寫道:世界只需要5 台電腦。

但他隨後卻列出了7 台電腦 —— Google、eBay、Amazon.com、微軟、雅虎、Salesforce.com,以及他所謂的「中國超大電腦」(Great Computer of China),我們對此不必斤斤計較。他的意思是,世界上將出現5 家左右超級規模、全球性寬頻運算服務巨頭。

昇陽希望向全球超大規模客戶提供技術,因此其CTO藉由資料中心這種有色眼鏡來看世界並不令人感到奇怪。在最近接受CNET 採訪時,Papadopoulos詳細闡述了他的想法。

問:你認為在未來總有一天世界上將只需要5 、6 台電腦,這能夠滿足全世界的需求嗎?

答:我認為業界將發生大規模的併購活動。規模重要,效率也很重要。一旦規模達到臨界點,廠商就會將效率較低的廠商「吸納」進自己的系統。這將是一個規模超大的分散式系統。

問:你對電腦的定義是什麼?大多數人認為電腦就是PC或伺服器,但我認為很少會認為電腦是eBay運營的資料中心 —— 8000台或更多的伺服器。

答:我所指的電腦是 —— Google本身就算一台電腦。它結合數以十萬計的處理器、數以百萬計的硬碟,但它是一台電腦。重要的差別是,這些都有一個共同的控制點來決定該執行哪些軟體,然後全體系統一起來提供某些服務。

問:根據這一定義,你認為世界上只需要4 、5 或6 台電腦?

答:就像只有5 、6 家跨國能源公司一樣,我認為世界只需要5 、6 台電腦。世界上有數百家能源公司,但能夠達到高效運營所需要的規模的只有5 、6 家。如果一家公司的規模是其他公司的10倍,它就能夠在研發和技術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提高業務運營的效率。這不可避免地會促成更大的系統,因此,世界上 有5 、6 ,或12台系統並不是問題,業界併購會促成規模更大的系統。

問:其他人怎麼辦?昇陽執行長Jonathan Schwartz曾以邊遠地區的牙科診所為例進行說明 —— 他們將成為這些巨型系統之一的客戶。因此最後倖存下來的,都將成了為廣大客戶代管軟體的廠商?

答:非常準確,這就是所謂的「軟體服務化」。客戶無需購買軟體,而只需要購買軟體所執行後的結果,這一趨勢將從中小企業開始,在我看來,eBay就是小企 業被服務「吸納」的一個範例,點擊eBay上商店的用戶實際上就是在消費服務。它們會使eBay的規模越來越大,但無需自己購買伺服器,然後安裝在自己的 辦公桌上。

問:在這些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上執行的客戶具有多樣性,它們就必須滿足這些客戶的需求。今天,當想到eBay時,我就會想到拍賣和直銷;當想到 Amazon,我就會想到電子商務。全世界的企業使用電腦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這意味著Amazon能夠成為滿足不同需求的通用運算基礎設施嗎?那將是與 目前不同的另一種形態的eBay或Amazon。

答:我認為Amazon意識到了這一趨勢。它們的Elastic Computing Cloud 至少是在這一領域的一次試驗。如果是一家小型企業或新創廠商,你將使用服務供應商提供的服務,例如電子郵件、客戶關係管理、網路商店,未來將有廠商提供所有這些服務。

問:因此你預測 Amazon 等巨頭會成為通用的基礎設施,然後會有許多中間廠商來作包裝,使之滿足實際的客戶需求?

答:是的,最初時會是這樣。但我不能確定最終這些中間廠商是會存活下來,還是會被吸納。

問:這種大規模的併購會在何時出現?

答:現在就已經在發生了。也許需要問的另一個問題是:它何時會成為運算產業的主流?全球每年的資訊和通信支出為2.5-3 萬億美元,大多數並非用在運算領域,而是用於人力、軟體、服務上。在這些超大規模的電腦中,相當大一部分的投資用在設備上,因為它們的執行效率要高得多。 就運算領域的投資而言,我認為在2010年結束前將出現轉折。

問:許多人認為昇陽很會畫大餅,但執行力不佳。最近幾年你們自己生存都有些困難了,要如何提供這些基礎設施?

答:我們堅信,在研發上投資就會獲得創新的回報,這一想法對我們的投資具有指導作用。在實現願景方面,我們有著很好的記錄,也因此有著豐厚的獲利,並壟斷部分運算市場。

如果你身處昇陽,就會發現我們的研發投資都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問:你在文中也談到Google會推出自己的作業系統、自己執行網路 —— 而且採用了許多客制化技術。

答:是的。我認為它這樣做的原因是傳統IT廠商在效率方面還有很大差距。

問:若世界只剩下下五、六家大廠,客戶形同必須跟壟斷者買東西,而壟斷者最明顯的特質就是可自由調高價格,這未來會是一個問題嗎?

答: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重蹈以前的覆轍,讓外人在自家的IT基礎設施中建立了控制點,我們只能期待大家別再犯同樣的錯誤。現在大家這麼看重開放原始碼與社群就是希望讓轉換成本降低,不要讓自己因為擔心轉換成本太高而被廠商挾持了。

IBM談硬碟五十年:一部人類文明史

發明人類史上第一顆硬碟的IBM,為大家上了一堂硬碟的歷史課。

今年9月13日,硬碟已屆半百之齡。除了硬碟廠商歡欣鼓舞、重申硬碟不會死亡外,對一手催生硬碟、如今專注企業儲存市場的藍色巨人而言,有更多好談的故 事。「硬碟發展至今,簡直就像從石器時代走到現在,」IBM全球儲存系統行銷副總裁Elly Keinan於今(19)日在澳門舉辦的亞太區2006年儲存系統年會上表示。

從IBM整理的資料可以發現Keinan的說法一點也不誇張:世界上第一款磁碟機(magnetic drive) RAMAC(名為IBM 305)是IBM在1956年所創,重達一噸,只能容納5MB的資料。而該公司在今年九月推出的DS8000 Turbo儲存設備,儲存容量已經達到了320TB。

用更實際的方法來比喻兩者的差距:IBM 305只能存放一幅達文西名畫的數位影像檔,而DS8000 Turbo,可以把古根漢、大都會美術館裡面所有的畫作通通存放在裡面。IBM 305可以存放一部莎士比亞全集,DS8000 Turbo則可以裝下7千6百萬部。

這是全球第一台硬碟儲存系統,IBM 350 Disk Storage unit(位於IBM 305 RAMAC電腦中),內含50片24吋碟盤。

「過去這五十年,儲存技術的革新實在太大。而且,如果回頭去看和硬碟一起演進的人類史會發現:哇,自己還真老,」Keinan說。

Keinan以「從石器時代到儲存設備(From StoneAge to StorAge)」來比喻硬碟在人類歷史上佔有的地位:1956年IBM 305誕生,同年第一款電視遙控器面市;1961年東西德築起了柏林圍牆;1963年IBM 1311可移動式磁碟問世;1969年阿姆斯壯登陸月球;1970年世上第一款磁碟片現身;1971年錄影機問世;1979年新力(Sony)推出了 Walkman,前者也成為了隨身聽的代名詞。

隨後,1981年,IBM推出個人電腦(PC);1983年,手機正式商品化;1992年,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問世;1996年,複製羊桃莉誕生;2000年SATA硬碟和達康(.com)興起;2001年第一款把硬碟放進隨身裝置、並且重新振奮蘋果電腦 股價的iPod問世;2002年iSCSI 架構浮上檯面。

不過,儘管硬碟技術日新月異,並且熬過了這五十年的挑戰,IBM還是將重心放在企業用戶所用的硬碟——儲存設備之上。該公司在2003年將硬碟事業部門出 售予日立(Hitachi)。隨後在2004年售出個人電腦事業部門予大陸品牌聯想,引起市場一陣嘩然。種種的跡象都象徵著這個藍色巨人已然意識到,個人 系統微利時代來臨,企業用戶的玩具才有利潤可逐。

在企業內部的數位內容每年以倍數成長,加諸法規遵循等因素驅動企業用戶開始重視儲存設備,IBM認為把焦點放在儲存事業的決定完全正確。

「現在我終於能和我太太解釋,我在做的工作究竟是什麼了。五年前根本沒人懂得什麼是儲存,」IBM系統科技事業群儲存及軟體架構副總裁Jai Menon說。

未來硬碟技術

催生史上第一顆硬碟的IBM,表示未來五十年可預見的硬碟樣貌,將是往奈米技術邁進。

現行的硬碟儲存技術才剛從水平錄寫轉向垂直錄寫(perpendicular recording)。所謂垂直錄寫,顧名思義是將資料位元垂直排列於碟片上,而非現有縱向記錄技術所採用的水平排列方式,目的便是為了達到更高的硬碟機 資料密度和儲存容量。其與採用縱向記錄技術之硬碟產品,包括所使用之磁頭、製程,以及碟片皆有所不同。

垂直錄寫帶來的最大好處是讓更多的資料擠進有限的區域,達到更高層級的硬碟機資料密度和儲存容量。舉例來說,以一吋硬碟而言,之前最大容量上限為8GB, 採用垂直錄寫技術可望提升其至12GB。此外,也由資料密度大幅提昇,可減少所需的儲存磁片數量,意味著加快了讀取速度以及減少所需的耗電量。

硬碟廠商希捷(Seagate)北亞區技術行銷經理朱秋男表示,在硬碟錄寫技術轉進到垂直讀寫後,意味著硬碟等於又跨入了一個新的生命週期。

「持續擴充的容 量優勢讓前者至少在五、六年間不會被淘汰,」朱秋男說。以現有的桌上型電腦用硬碟為 例,可望在三年之內,容量由750GB提升至2TB;至於筆記型電腦所用的2.5吋硬碟,容量也可望由160GB成長至500GB。

但是在垂直錄寫之後的主流硬碟儲存技術為何?是各家硬碟儲存廠商都想問的問題。身為儲存市場的開山祖師爺,IBM在該公司第一款、也是人類史上第一顆硬碟 產品IBM 305 RAMAC問世五十週年之際,在2006年亞太區儲存系統年會上再企圖描繪接下來五十年間的硬碟技術樣貌。

IBM全球儲存系統行銷副總裁Elly Keinan直指,惟有奈米技術能夠突破現有硬碟儲存容量每年最多成長45%的困境。

「未來硬碟發展方向是,用更精密的奈米技術,在一個一角硬幣(dime)大小的裝置上,存放10TB左右的資料,」 Keinan說。

好處除了提升每單位的儲存容量外,可預見的應用方式是,未來的硬碟讀寫頭可在同一區域裡,反覆讀寫資料上千次。

1956年9/14日,IBM宣佈推出第一台內含硬碟機的電腦稱為 IBM 305 RAMAC。整個硬碟容量為5MB。

「IBM的想法是,這種技術已經大量用在衣服、化妝品、甚至身體乳液裡了,接下來總該輪到硬碟,」Keinan說。

其他的硬碟廠商還有別的想法。展望2011年前後的新技術:希捷希望首先採用一種名為「熱輔助磁性寫入」(heat-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的技術,對儲存單元進行加熱;日立則希望首先採用名為「規則媒介」(patterned media)的技術。在這種技術中,儲存資料的單元會宛如「點」一樣彼此相互獨立。

「20年後,我們可能把1兆位元組塞入一個1吋的硬碟,」 日立說。

多項儲存技術研發中

不過在2003年宣佈將硬碟事業部門售予日立(Hitachi),宣示專注在企業儲存市場的IBM,沒有計畫再涉足硬碟事業。取而代之的,是全力以赴往硬碟儲存系統的技術精進。

「IBM追求的硬碟儲存系統,除了長容量以外,也長智慧。」IBM系統科技事業群儲存及軟體架構副總裁Jai Menon說。他表示目前IBM實驗室裡有數項在進行的研發計畫:

首先是智慧型資料儲存設備(Intelligent Data Storage),這是意欲讓儲存設備可以透過諸如後設資料(Meta data)等資訊,進一步監控、配置、管理資料。

另外還有具有運算能力的儲存系統(Storage Systems That Compute),藉由搭載高效能處理器,儲存設備具有邏輯分割技術,等於在上面架設了虛擬化伺服器。可以加快應用程式的運算時間。

最後一個計畫則無疑讓藍色巨人再進一步遠離硬碟事業。Menon表示,一項儲存等級的記憶體技術(SCM, Storage-Class Memory)研究,意欲用來取代儲存設備裡的硬碟和快閃記憶體,除了具有高可靠性外,也能加快系統的開機速度。

「最先看到的應用,是SCM在五年之內取代手機裡面的快閃記憶體;進駐儲存設備裡面取代硬碟也指日可待,不過沒有那麼快,大約在2012年到2015年之間,」Menon說。

「可以預見,到時候系統開機的時間,不再會是以分鐘來計算,而是兩秒鐘之內,」他說。

從智慧手機看iPhone面臨的多重問題

蘋果iPhone的美觀,無庸置疑。但有時候,美只是表象。

蘋果日前在Macworld展發表iPhone,激起熱烈迴響,但尚未提供詳細的細節。iPhone的技術內涵為何,外人仍不得而知。此外,手機市場競爭 激烈,主要廠商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企業,市場根基遠比iPod擊敗的其他MP3播放機業者穩固,所以蘋果進軍手機市場成功與否,不無疑問。

一如往常,蘋果對這些細部問題並未多作說明,而iPhone的詳細資訊要到今年6月才可望出爐。然而,這些細節卻攸關將來iPhone的歷史定位--究竟 iPhone會成為行動電話與媒體播放機的完美綜合體;還是只是一款跳不出蘋果專屬框架的裝置,市場無法拓展,而且實際功用不如蘋果宣稱的那麼棒?

以下是蘋果iPhone將來上市時可能面臨的問題:

OS X: 在Macworld專題演說中,蘋果執行長Steve Jobs表示,iPhone執行的是「OS X」,但未說明這個iPhone版作業系統的功能有多精簡。

大致而言,蘋果的軟體開發環境極佳,但蘋果能給iPhone程式設計師多大的彈性空間,仍不明朗。程式設計師必須花多大的功夫,才能把遊戲、試算表或文書 處理等軟體修改得適合在iPhone版OS X上執行? iPhone的環境會像iPod一樣封閉嗎?現有的、支援OS X的JavaScript架構widgets能不修改即可使用嗎(有些程式開發人員覺得有此可能)?在蘋果官方開發人員網站上搜尋「iPhone」,並未 提供任何相關資訊可供解惑。

應用程式: iPhone推出時,會有哪些類型的應用程式可用?即使目前的麥金塔電腦(Mac)應用程式可搬上iPhone,這些程式需不需要重新設計、以配合 iPhone的螢幕大小與儲存空間要求?除了結盟夥伴Google與Yahoo提供的程式之外,蘋果iPhone還會不會支援其他常見的第三方行動軟體, 例如Skype網路電話(VoIP)程式。由於iPhone內建Wi-Fi功能,若能使用Skype,可能大受歡迎。

看來蘋果iPhone鎖定的市場並非企業客戶,但目前為止,企業主管與業務員一直是智慧型手機最大的使用群,至少在美國如此。蘋果會不會支援push式電 子郵件軟體,例如RIM (Research In Motion)的軟體或摩托羅拉的Good Technology?Yahoo網頁郵件系統的使用者未來可直接用iPhone接收電郵訊息,但那項功能對經常出差旅行的執行長而言或許不足,除非他名 叫Steve Jobs。

電池續航力:蘋果表示,iPhone的電池續航力若用來講電話、播放影片或上網瀏覽,可「長達五小時」;用來播放音樂則「長達16小時」。 但蘋果並未回答一個重要的問題:待機時間(standby time)多長? 而且,用的是像iPod那種密閉的電池,還是像大多數手機那樣可輕易更換的電池?

再者,五小時連續通話的續航力,跟平凡無奇的Sony Ericsson W810i相比,似乎小巫見大巫。W810i是另一款採用Cingular EDGE(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行動電話網路的手機,號稱連續通話時間「長達九小時」、「音樂播放時間長達30小時」。但在iPhone上呈現美麗的圖形,和使用功 能完整的作業系統,是不是比用精簡版作業系統需要更強大的電力? 蘋果iPhone裡用的是哪些應用程式處理器?

網路功能:蘋果表示,iPhone將使用Cingular的EDGE網路技術。Cingular說,該公司的無線網路傳輸速率「通常達到 75Kbps (每秒千位元)到135Kbps」。這種速度跟撥接連線(稍稍快一些,但遠不如寬頻速度)差不多同級。怪的是,Cingular在數十個都會區提供一種稱 為BroadbandConnect (亦稱HSDPA)的第三代(3G)無線電信服務,傳輸速率更快,可達到400Kbps到700Kbps,每秒的bursts超過1Mb。一年前 ThinkPad筆記型電腦就宣布採用這項3G技術,Palm Treo 750最近也宣布跟進。為什麼蘋果的iPhone不用呢?

內建Wi-Fi無線連線,將協助使用者加速存取家裡或公司裡的資料。但行動寬頻最重要的用途是快速存取熱點(hot spot)之外的資料。EDGE技術支援不能飛越美國的範圍。但在美國之外的地區,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已習慣使用速度幾乎逼近美國DSL與有線寬頻的無線 網路。

雙手操作不算智慧

觸控螢幕: iPhone採用觸控螢幕捲頁,是創新的導覽方式--以食指朝螢幕上方推,即可往上捲頁;往下即下拉。手機上只有一個主要按鈕,不僅與蘋果崇尚極簡風格的設計理念吻合,也讓該公司把相同的基本硬體設計套用在各式各樣可程式化的裝置上。

不過,如果必須用雙手才能操作的話,其實就稱不上是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蘋果 Multitouch輸入系統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需要用兩隻手來操作iPhone螢幕上的瀏覽功能,舉凡捲頁、通訊錄、回電、搜尋網頁,乃至於Jobs 演講時示範的所有其他功能。

智慧型手機設計師多年來一直把聚焦於單手可操作的裝置,因為先前人人都厭倦用觸控筆操作個人數位助理器(PDA)。現在,使用者會為了iPhone漂亮的圖形與上網體驗,而願意走雙手操作的回頭路嗎?

再者,你能忍受漂亮的iPhone上到處都是斑斑指紋嗎? 許多評論者已提出這個顧慮,但指出蘋果已花了一番工夫選擇抗汙漬、或至少容易擦拭乾淨的螢幕表面。話雖如此,在觸控螢幕上打字仍非易事,因為你沒辦法像用 黑莓機(BlackBerry)或Treo的鍵盤那般,用觸覺摸到按鍵的隆起。

價格:為蘋果辯護者會記得,2001年iPod剛推出時,價位高得引起一陣反彈聲浪。當然,久而久之價格逐漸降下來。但,且讓我們面對現實:iPhone很貴。

4GB機型499美元,8GB機型599美元,iPhone的價位可說是偏高、或接近智慧型手機的頂端。Jobs的解釋是,其他廠牌的智慧型手機並未內建 iPod Video,而且買一台iPod外加其他廠牌的智慧型手機合計也要花499美元。可是,消費者願不願意為了改用iPhone,而捨棄iPod Nano和目前用的手機呢? iPhone推出之初,儲存容量最高只有8GB,對大量使用影片者或擁有龐大音樂庫的iPod使用者而言,恐怕缺乏動機捨棄既有的30GB型或40GB型 iPod。

而且,別忘了,iPhone只透過Cingular提供,需要綁兩年的行動電信合約。Cingular是美國最大的無線電信服務業者,但想買 iPhone、但非Cingular客戶的消費者可能必須提前跟自己的電信公司解約,但這麼做必須付出可觀的罰金代價。以Sprint為例,合約未到期就 解約,要付出150美元的代價。

以上類似的諸多顧慮在五年前iPod推出時也浮上檯面,但現在證明iPod成功了。許多分析師相信,iPhone只是蘋果進軍行動電話市場的第一代裝置,未來的iPhone機型可望解決第一代iPhone遭遇的若干問題。

Jobs宣稱,若是到2008年底,iPhone能在每年銷售量近10億支的全球行動電話市場拿下1%的市占率,即可謂任務成功。蘋果和Cingular都相信,手機使用者已準備好採用新裝置,而且為了有使用iPhone,不惜捨棄往來的電信公司。

專訪Adobe掌門:Web將改變軟體世界

如果您需要知道Web如何改變套軟體業務的證據,聽聽Adobe掌門人Bruce Chizen怎麼說吧。

Adobe 成功地將早期的技術浪潮--個人電腦--用於數位化出版和圖像處理。Chizen表示,Adobe 正在考慮在其產品線中增加Web版本的服務。

Adobe已經開發了一款線上視訊編輯工具,網路版的圖像編輯工具Photoshop也在開發中。另外,Adobe還計畫在今年晚些時候發佈Apollo用戶端開發工具。

Chizen表示,隨著開發新產品,Adobe將把藉由Photoshop 、Premiere等應用軟體獲得的多媒體創作技能與Macromedia的Web 設計和開發技能整合起來。

事實上,隨著基於Web應用軟體的功能越來越強大,Adobe對Macromedia的收購越來越「物有所值」了,尤其是在微軟試圖蠶食Adobe 地盤的情況下。

在接受採訪時,Chizen談到了Adobe網際網路策略,披露有關Photoshop的計畫,並討論了如何與微軟共舞的問題。

問:你過去曾經說過,你們不關心低階市場,因為那裡沒有你們的核心客戶,專業的創作人士才是你們的核心客戶。目前還是這種情況嗎?

答:已經發生變化的一個情況是:低階市場的期望不斷提高。YouTube 用戶人人都想成為視訊出版者,人人都想成為創作型人才。因此我們推出了PhotoBucket 和Remix 等產品。

我們意識到,低階市場也有我們的客戶,他們並非必須直接向我們付費,我們可以採用廣告模式。Google的成功已經顯示,這種模式對於部分類型的應用非常 有效。我們對Remix 產品採用了這一模式,也可能對圖像編輯工具採用這一模式。我們將考慮消費者不用付費的商業模式。

問:這對於Adobe 是一個全新的問題嗎?

答:這是Adobe 面臨的一個新問題。我們對這一問題非常敏感,因為我們已經注意到以Google為代表的其他廠商在這麼做,我們希望確保在圖形、圖像處理領域能夠趕在它們的前面。

我們可以借鑒Premiere和Premiere Elements 團隊的視訊編輯技術,並與Flex/Flash編程框架進行整合,這意味著我們可以以比沒有收購Macromedia時快得多的速度完成Remix 產品的開發。

問:目前,許多人使用Google的Picasa編輯圖像,這些人可能永遠也不會成為Photoshop 或Photoshop Elements的用戶。

答:如果我們推出一款代管版本Photoshop ,而且它的品質優於Picasa,用戶可能會使用Photoshop ,因為人們信任Photoshop 的品牌和與這一品牌相關的產品品質。

我們首先推出代管版視訊工具的原因是,除了Jumpcut 外,市場上沒有其他類似的產品。

問:但是,為什麼Adobe 不自力更生?而是與Photobucket 等公司進行合作?

答:我們可以自力更生,但有發佈通路會更好一些。我們的合作夥伴不局限於Photobucket ,我們當然也可找上其他社交網路或內容提供商。我們可以自力更生,但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處理所有與業務相關的問題,以及徵集廣告和處理交易的技術問題,這需 要大量的努力,我們犧牲部分收入將這些工作交由Photobucket 來完成,這部分工作是我們所不願意做的,至少在目前是這樣。一旦我們發現這會帶來巨額收入時,我們可能會親自上陣。

問:你們對代管版Photoshop 的定位如何?

答:很顯然我們會開發這樣的產品。目前已經有許多線上圖像編輯工具,我們認為Photoshop 品牌也應該位列其中。我們希望它是一款優秀的應用軟體。如果不能在未來3-6 個月中開發出產品,我會感到震驚。

令人驚訝的是售價99美元的Photoshop Elements成為了Adobe 的一棵搖錢樹。儘管能夠免費獲得Picasa,人們仍然希望使用全功能的產品--介於免費的Picasa和Photoshop 之間的產品,因此人們購買Photoshop Elements。問題是,代管產品的需求如何?代管產品能夠完成多少編輯任務?Picasa仍然是一款桌面軟體。

我們討論的是代管軟體,我們不希望延遲成為用戶面臨的一個問題,在某些方面它比Remix 更難。下面的問題就出現了,對於一款純代管軟體,功能受頻寬的影響有多大?儘管頻寬不斷成長,但由於網際網路上充斥著視訊,我懷疑在未來3-5 年內用戶體驗不會有太大的改觀。那麼,代管版的圖像編輯軟體還有需求嗎?這一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也只局限於某種程度上是肯定的。

問:未來的Photoshop 產品線如何?

答:我們將擁有廣告支持、免費的代管版Photoshop Elements,針對機構的Lightroom ,面向專業圖像編輯人士的Photoshop。

問:你認為這段時間以來Adobe 最令人興奮的技術是什麼?

答:我認為最令人激動的是Apollo。我認為,我們或其他人將改變Web 世界的格局。

目前,Web 顯示資訊的方式有些過時,我們無法適當地表現品牌,整合圖形。儘管已經存在多種多媒體類型,但就外觀和風格而言,它卻比不上報紙或雜誌,而且功能也不夠。藉由Apollo,我們將可以利用「豐富網際網路應用」來提供這種功能。

它將令Web 、Adobe 感到興奮,它對於我們的業務和網際網路應用軟體開發人員非常重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挑戰不斷在成長,它在互動性、可靠性、安全性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們可以在Apollo中提供所有這些。

問:對於一般用戶而言,Apollo應用軟體是什麼樣子的?

答:它就像桌面應用那樣,用戶可以點擊圖示啟動。我們已經示範一個利用Apollo開發的eBay應用,它的外觀和風格與eBay相似。用戶不會受制於瀏 覽器,可以使得應用在多個平台上看起來完全相同,讓應用看起來與平台更一致。用戶可以離線完成一些原來需要在網路上才能完成的任務。

Apollo是一款跨平台工具,它可以運行在Mac 、Windows 、Linux 平台上,最終也將能夠運行在非PC平台上。

問:這也是行動技術嗎?

答:最終它將成為一項行動技術。但這會受制於設備的能力,我們希望將Flash Lite移植到行動裝置上,在上面顯示Apollo。Apollo將首先運行在Mac 和Windows 平台上,然後可在Linux 上運行。

問:Adobe 如何利用Apollo賺錢?

答:有數種方式。首先,我們會提供工具,任何Flex或Flash 應用都能夠被輕鬆地轉換為Apollo應用,使我們能夠銷售更多的Flash 創作工具和Flex資料服務,以及Photoshop 和Illustrator 等傳統工具;其次是我們將開發一些Apollo應用。

例如,我們正在開發的Digital Editions專案,就是一款基於Apollo的電子圖書閱讀軟體。我們還公佈了Video Remix 產品,最終它將也是一款Apollo應用,目前,它是一款Flex/Flash. 我們將充分利用Apollo的優勢。

問:既然你說Apollo擁有桌面軟體的所有優勢,你們內部會在多大程度上使用它?

答:最終,用戶將會看到混合型應用軟體。基於代管的應用軟體的一個巨大挑戰是,PC的處理能力仍然遠遠超過了藉由寬頻連接獲得的體驗。因此,如果目前利用 像Photoshop 這樣的大型軟體編輯圖像,用戶最不願意的是透過Web 完成大多數的圖像編輯任務(未完,明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