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9日星期二

企業軟體 : 英特爾:軟體業需跟上摩爾定律

英特爾公司表示,軟體業多年來坐享硬體業開發更快速晶片以提升軟體表現的成果,現在情勢已變,軟體業者必須努力寫出更好的程式,才能搭配硬體的效能。

如英特爾和超微(AMD)等晶片大廠,已成功推出多核心的處理器,眼前的挑戰是大多數的軟體都不適用於這種先進的技術。英特爾研究員Shekhar Borkar 說:「軟體也必須開始遵循摩爾定律(電腦晶片之效能每18個月增加一倍)。軟體支援的平行處理數量,必須每兩年增加一倍。」

但這對業界而言是一大挑戰。伺服器面的情況較佳,主機處理多個同步工作已相當普遍。桌面應用軟體或可取法超級電腦和伺服器,但另一個原理,安達爾定律(Amdahl's Law)認為,程式能容納的平行處理數量,有其固有上限。

Borkar表示,眼前還有其他選擇。應用軟體能處理多個明確不同的工作,而系統能同時執行多個應用軟體。程式和系統都能推斷出使用者可能需要哪種工作,並以此分配使用處理能力。但最不可行的,就是業界墨守成規。

微軟公司最近也發出類似的警告。上週在洛杉磯舉行的Windows Hard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Windows硬體工程大會)中,研究與策略長Craig Mundie就鼓勵業界著手解決這項問題。

Mundie說:「我們現在的確面臨如何應對的挑戰。我認為整個個人運算的程式設計生態系統,應該提升到一個新階段,能夠可靠地構建分散式、高度一致性,且能夠充分運用這種運算力的大型應用軟體。」

上週稍早,微軟的Ty Carlson表示,下一版的Windows在針對即將成為PC標準的多處理核心方面,將有「基本上的不同」。他說,Vista是專門針對多緒處理,但不及晶片業很快就會達到的16個以上執行緒。應用軟體部分更是遠遠落後。

Carlson說:「在10到15年內,我們將擁有難以置信的運算力。眼前的挑戰是把(軟體)生態系統提升到懂得如何編寫這些程式。」

但英特爾的Borkar認為,微軟和其他軟體商早知情勢有變,卻沒有迅速應對。 他表示:「他們口頭說說,談了很多,但沒什麼實際作為。這是一家大公司(微軟),難免有惰性。」

他說軟體商必須面對現實,盡快改變他們的行事作風,否則無法繼續坐享過去的效能改進。對於核心晶片速度並未增加,他說:「這是物理上的限制。」

僅管憂心,Borkar說他相信業界能夠克服這項挑戰。因為競爭將激發創新。他表示:「如果有一家軟體商不接受這個現實,就會有另一家公司抓住這個機會。」

他指出,某些軟體領域已經出現進展,遊戲就是其一。他也指出其他值得期待的領域,尤其是可發展出個別最優化語言的特定工作。如網路連線工作,便可用特別的最優化網路程式碼處理。

英特爾已針對發揮多核心效能推出自己的軟體開發工具,同時也與大學院校合作,讓程式設計的教學更著重在平行處理,培養更符合業界需求的下一代軟體開發人才。Borkar說:「從大學起步,我們這些老狗已經學不會新把戲了。」(陳智文/譯)

沒有留言: